▲陈欣与他的山东省第一条科班导盲犬。本报见习记者 李师胜 摄(资料片)
◤市区多个路段都存在盲道残缺的现象。本报见习记者 李师胜 摄
从家到店百步路不敢独行
盲道要么残缺要么被占,众多盲人有道也难行
12月3日是第22个国际残疾人日,今年的主题为“打破障碍,敞开大门:建设包容所有人的社会”。但是,记者对济南市区内的盲道与盲人生活状况调查发现,打破障碍并不简单。
日用品找人代买 出去逛得有人陪
每天上午9时许,刘宏伟都要从其居住的小区走到工作的按摩店。虽然只有百步路,却因小区内没有盲道,刘宏伟只能紧紧地抓着弟弟的胳膊从单元门口走出,再慢慢走向工作地点。
“店里有十几个盲人,下班后都要由专人领到宿舍,只有一个比较大胆的偶尔自己走,我经常提醒他注意安全,尽量避免单独回家。”刘宏伟说,小区里没有盲道,车也多,常人可能注意不到走路的是盲人,不及时避让易致磕碰。如果铺有盲道,大多盲人单靠盲杖便可独立来回。
“在我这儿工作的盲人每月平均工资有5000多元,但因为附近的商店、诊所门口没有盲道,我们都找不到,收入虽高却苦于消费无门,大多数是把钱存入银行或者是找人代买日用物品。”刘宏伟介绍说,近些年盲人按摩师收入渐涨,但因没有完善的盲道系统,去公共场所只能靠专人引导,想融入社会又缺乏渠道。
记者走访了济南市盲人按摩指导中心与市特教中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校内的视障者基本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除非家里来人,可能会带着出去逛逛。”市盲人按摩指导中心的翟女士称。
有导盲犬是少数 多数盲人出行难
康宣堂盲人按摩店的老板陈欣,是拥有导盲犬的幸运者。“导盲犬Betty是我的眼睛,能带着我坐公交车、出租车,进出超市等场所,生活方便了不少。”陈欣说,全国仅有几十条导盲犬,Betty是山东省第一条科班导盲犬。
拥有导盲犬的毕竟是少数,济南市其他几万名盲人只能靠断断续续的盲道与简单的盲杖出行。其实,导盲犬上公交在济南也是一波三折。据报道,2012年4月,Betty空降济南后却遭遇不能乘坐公交车的尴尬,只能在家“待业”。因为2007年开始实施的《济南市养犬管理规定》第21条规定:“不得携犬乘坐除客运出租车以外的公共交通工具。”
其后,媒体的报道推动立法部门修改了有关保障残疾人权利的法律。2012年6月1日,山东省人大出台《山东省实施办法》,其中第48条明确规定:“盲人可以牵引导盲犬乘坐交通工具和出入公共场所”。之后,国务院通过《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第16条规定:“视力残疾人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至此,导盲犬乘坐公交、出入公共场所有了法律依据,政府为导盲犬开了绿灯,可涉及济南市3.88万名盲人出行的盲道之疾却依旧如故。
济南盲道设计与建设存在诸多问题,违规占道经营、停车等现象比比皆是,这也是各个城市的“老大难”问题。近日,记者实地走访市区几条街道发现,在黑虎泉西路,有人占据人行道与盲道,辟出自行车停放处;在历山北路,盲道上摆出水果、蔬菜摊;在山师东路,一段盲道的末端竟是一堵墙……
盲道被占难解决 管理部门也无奈
“一个人不敢出门,出门不敢走盲道,盲道上长条是‘向前’,圆点表示‘停止’或‘拐弯’,但很多盲道破损严重,走在上面已经感觉不出来了。”三箭瑞福苑东南角的“左右手推拿店”的店主王伟称,盲道上有时还会有垃圾,对正常人来说没啥,对盲人来说却很要命。
“市内盲道破损的地方多,设计也有不合理之处,即便是在泉城广场附近,盲道也是不完善的。”省残联维权部的王主任表示,省残联曾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盲道问题,每次都是无疾而终。
“在盲道上停车是违法的,我们可以对其罚款,也可以拖走。”市交警部门的工作人员称,只要有居民举报或在巡查中发现盲道停车,他们会及时按规定处理,但在现实中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个问题,占用盲道的问题屡禁不止。
市城管执法局的工作人员也表示很无奈:“占据盲道与人行道经营是长久以来的‘老大难’问题,彻底解决比较难,处理不当易引发冲突。”
“作为省会,济南应建成无障碍城市,至少应实现盲道的‘无缝对接’,连接银行、商店、公园、小区,甚至是公共卫生间,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市盲人按摩指导中心主任于先生称,视障者期待主管部门联合执法,设计、建设好盲道并保障其畅通。
(来源: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