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实行官邸制”引发高度关注 专家认为需自上而下推行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方案中,“探索实行官邸制”虽只有寥寥数字却引发各界高度关注。有观点认为,官邸制将成为遏制官员腐败的利器;也有人担心,实施之后反而会成为变相福利。官邸制,这一在国外实施多年的官员住房制度,究竟如何在中国落地生根?它又将在中国共产党的反腐新举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民众1:“我非常拥护,真的!应当怎么做就怎么做,你不当官还占着房子干什么啊?”
民众2:“政策初衷是好的,但执行起来会不会有其他问题。因为(官员)毕竟手里有权力。”
学者:“ 它是对权利的制约,对特权的制约,所以一旦把官邸制真正实行起来了,附带的其它类似的官员特权也会受到限制。”
“探索实行官邸制”,寥寥几个字,却正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韩女士是陕西省某地级市的一名公务员。作为最早入住当地市委大院的住户,韩女士感到这些年来大院的住户结构悄然发生了变化,她说:“像这市委大院里领导原来住的房子,现在有的领导调动了,或者去世了,还有因为其他原因房子自己没住的,都是子女在住,有的干脆出租,这种现象还是挺严重的,我们那儿群众反映也比较多。”
韩女士所说的情况并不少见。原本是政府给任期官员提供的住房,但其使用权和所有权却被随意转让。与此同时,官员利用职权违规建房、低价套购或者超标侵占国家公共资源,贪官的房产腐败,凡此种种交织而成备受诟病的“以权谋房”乱象。
何为官邸制?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汪玉凯对此解读为“铁打的房子流水的官”的制度。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特色官邸制研究》课题组成员刘峰对此表示赞同,他更提示记者,要注意到官邸制提出的深层考虑:“我觉得初衷是想限制官员的特权,来带动深层次的的全面改革,出发点主要是解决一个社会公平的问题。官邸制,说清楚了就是你在其位工作的需要,如果你不在这个位置上,当然就要把这个房子退出来。权利与责任是相连的,这就可以从制度上来限制特权,实际上是一个便于操作的切入点。”
在刘峰看来,官邸制的提出是执政党回应民意关切,建立权力约束制度的切入点,随之而来的是,各级官员的相应待遇最终通过制度化的形式加以规范与制约。这是对中国几千年官本位文化的冲击。“好事一定要办好!”刘峰对记者强调,官邸制本身的推行必须要有强有力的配套措施。
“一定要有配套措施,像官员的任期制、退休金制、财产公示还有巡视督导制等。(官员的)住房财产一定要公布,一定要透明,清除他不合理占用的房子,不合理享受的特权。不仅要有配套措施,而且这个措施要刚性化。不应该不公布房产的官员住进去官邸!要向全社会公示这个官邸,它包括哪些设施,它的面积、标准,而且这个标准是给你担当的这个职务相称的,明确规定你一旦离职、退休或因其它原因不再担任职务,一定就要搬出去。”
官邸制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表述为“探索实行”,这也预示着其可能经历的长期过程。刘峰认为,官邸制需自上而下逐步推进。改革试点或可由高层省部级领导带头,这不仅会具有示范和带动效应,而且更具操作性、便于监督,中纪委、中组部的巡视组可以为官邸制的试点“保驾护航”。
“官邸制的方案一开始可能不能全面铺开,但是要从高层开始,绝不能从县级开始,那就等于不做。只有从高层开始才有力度,才有示范效应。如果高层不动让基层去搞,肯定变相不说,会公开成为一种‘福利’,而且变本加厉,这个‘福利’还是比较大的一块肥肉。对于县处级以下那是重点要查他的其他的腐败问题,包括住房腐败。”
确实,官邸制的提出让老百姓拍手称快的同时,也不免心存疑虑,有民众说:“官员只要有权有钱,他肯定会找投资增长的地方。你给他一套官邸可能并不影响他将来还可能会买几十套房子甚至几百套房子。”
刘峰强调,探索实行官邸制是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大后强力反腐的背景下提出。从遏制“以权谋房”入手,更将在权力约束方面起到示范作用,甚至催化一系列改革。
“我觉得(官邸制改革)不仅有利于行政体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尤其是下一步政治体制改革,这是一个切口、入口,而不仅仅是(针对)住房腐败。它是对权利的制约,对特权的制约,所以一旦把官邸制真正实行起来了,附带的其它过多类似的官员特权也会受到限制,它的连带效应我更看好。”(记者 时冉)
(来源:国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