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为金色喝彩――於崇文院士90华诞暨从事地质工作70周年研讨会侧记

2013年11月21日14:40    来源:国土资源部网站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为金色喝彩――於崇文院士90华诞暨从事地质工作70周年研讨会侧记

  深秋,清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园里,挂满树枝的金黄色银杏叶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熠熠生辉。11月3日,虽然是个周末,但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二楼会议室里却聚集了很多人。他们来自四面八方,或是满鬓白发、拄着拐杖、坐着轮椅,或是意气风发、朝气蓬勃、步伐矫健,但他们都为了同一个人而来。

  这正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於崇文90华诞暨从事地质工作70周年研讨会现场。於崇文院士的老师张咸恭教授,中科院院士张本仁、翟裕生、肖序常、赵鹏大、莫宣学、李曙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书记王鸿冰、校长邓军及於崇文院士的同事、弟子和学生等17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没有鲜花簇拥,也没有红毯铺道,低调的会场在参会者互相寒暄问好、合影留念中显得温情暖暖。

  於崇文院士1924年出生,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现任中国地质大学教授,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享誉地质学界的地球化学动力学家、矿床地球化学家和地质教育家,在地质科技和教育战线辛勤耕耘70年,一直致力于地球化学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为地质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一生潜心于地学基础理论研究,长期致力于将基础自然科学和非线性科学及复杂性理论与地球科学相结合,先后开辟和发展了5个创新的学术领域――地质-地球化学中的多元分析、区域地球化学、成矿作用动力学、地质系统复杂性、成矿系统复杂性,促进了地球化学从唯象科学向精确科学跨域。他的代表作有《南岭地区区域地球化学》、《云南个旧锡多金属成矿内生成矿作用的动力学系》和《数学地质的方法与应用》等5部,还有数十篇论文。他的研究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一、二等奖10项,1991年被授予我国地质科学最高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会上,与会者对於崇文院士从事地质工作70年所取得的成就做了较为全面的概括。

  作为一名地质科学家,於崇文院士孜孜以求,潜心科研,长期致力于地学基础理论研究,攻克了一座座科学堡垒,促进了地球科学向精确科学跨越。作为一名地质教育家,於崇文院士呕心沥血,教书育人。70年来,他始终坚持从教,为人师表,堪称楷模;他学识渊博,辛勤耕耘,筹建了地球化学与地球化学探矿专业,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其中许多已经成为科技领军人才、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邓军表示,於崇文院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和业务精湛、精心育人的奉献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於崇文院士已90岁高龄,但至今仍坚持奋斗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他追求科学的执著精神、勇于创新的学术思想、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虚怀若谷的大师风范,是广大地质工作者和师生们学习的榜样和人生楷模。

  为了发展我国的地质科学,於崇文院士曾跑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2004年,80岁高龄的他还到外地矿区实地考察。在著名的安徽铜陵成矿带,他还下到一个800米深的矿井进行实地考察。会上,大屏幕播放的老照片记录了於崇文院士从事地质工作70年来的点点滴滴。看着照片,记者不禁对这位攀登不息、奋斗不止的老人心生敬畏。

  与於崇文院士隔壁办公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院长王根厚说:“经常看到於院士一早就在办公室查资料或是指导青年教师,对于90岁高龄的他来说,真是难能可贵。”王根厚表示,在现今社会转型期,於先生潜心研究、淡泊名利、追求科学,坚持创新的学科风范是年轻科学工作者学习的榜样。

  中国科学院院士翟裕生在会上也兴致勃勃地回忆了与於崇文院士认识60多年来的经历和感受。他表示,於崇文院士是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楷模,值得终身学习。他总结了自己对於崇文院士的几点认识:於崇文院士满怀爱国情怀,是科教兴国、科教强国的坚定实践者;他克服各种困难,是用科研教学服务祖国的热忱爱国者;在科学研究上,他几十年如一日,锲而不舍、艰苦探索、矢志不移、潜心钻研,是坚定的探索者;他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是优良学风的积极倡导者。“最重要的是,他在科学研究上有战略眼光、全球视野。他认为,地质科学可以经过不断地努力成为精确的科学。他把基础自然科学与地球科学相结合,是探索地球科学更精确化的主要倡导者而且为之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

  会上,於崇文院士的老师、同事、弟子以及中科院院士李曙光等分别做了发言,对於崇文院士“学习思考、锲而不舍、探索创新、攀登不息”的精神表示钦佩。他的老朋友更是送上了“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横批“地化永生”这条包含地球水圈、地球大陆元素,具有特殊意义的对联,寓意於崇文院士在地球化学科研方面不断提高深入,带领从事地球化学的同志们一道前进。

  面对与会者的肯定,於崇文院士只是谦虚地说:“回顾我的一生,我对自己的评价是,我没有偷懒。我能力有限,但我尽我所能。”同时,感谢之余,他还表达了对地质学的美好期望以及对祖国走向复兴之路的美好祝愿。他表示,在实现“中国梦”以及从地学大国走向地学强国的路上,每一个人都肩负责任,而科研工作者更是义不容辞。

  90岁高龄的於老仍精神矍铄,当天下午还亲自做了专题学术报告,就复杂性科学的大方向进行了深入的讲解,为研究人员及师生们介绍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於崇文院士一生秉持的座右铭,90岁高龄的他,仍旧照着先贤的教导在科研与治学的道路上为后人树立着榜样。他甘为人梯、奋斗不止的科学精神永远值得我们的学习。这也正如枝头的金色银杏叶,泛着光芒,耐人寻味。

(来源:国土资源部网站)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