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功能区域划分中,大足被划为城市发展新区。如何看待功能区域划分?面对新的定位和任务,大足的发展思路将作何调整、选择怎样的发展路径?10月23日,记者专访了大足区区委书记江涛。
重庆日报:在五大功能区域中,大足被划入城市发展新区,您如何看待这种划分?
江涛:划分五大功能区域,是一个科学的、切合重庆实际的战略调整,是渝西大地期盼了十几年的机遇。
科学划分五大功能区域,不仅是对以往发展思路的继承和创新,对渝西而言,更是一个历史性机遇,千载难逢。万物皆有时,时来不可失,我们必须倍加珍惜,抓住机遇。
重庆日报:大足所在的城市发展新区,不仅是全市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还应该是成渝区域合作共赢先行区。对此,大足有何考虑?
江涛:成渝经济区占中国经济总量的百分之五点几,是当之无愧的未来中国经济第四极。参与成渝经济区的竞争和合作,是渝西地区肩负的重要的历史使命。
在重庆内部,渝西地区是经济基础较好、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在过去,其整体水平高于川东地区。但近年来,川东地区发展非常快,一些中心城市的发展势头甚至已经超过渝西地区。
这一方面源于四川进行战略结构调整,产业大规模地向川中、川东地区转移;另一方面,是因为渝西地区的自身不足,比如经济体量太小,基础设施不完善,干部层的改革开放意识和观念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差距。
2011年大足建区,成为大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起点、新机遇。今年底,成渝复线高速将建成通车。届时,大足将直接承接“双核辐射”,成为成渝经济区的区域中心。大足,大有可为。
所以,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后,我们反复思考、调研,听取专家、干部、群众的意见,对我们的发展思路进行了调整。
重庆日报:根据“五大功能区域”的定位和任务,大足在发展思路上作何调整?将选择一条怎样的发展路径?
江涛:我们提出了“138”发展思路。即一大奋斗目标——现代新兴产业城市;三大发展定位——国际旅游城、新兴工业城、生态宜居城;八大功能板块建设——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水工业园区、万古工业园区、海棠新城开发区、大足石刻旅游开发区、龙水湖旅游度假区、市场物流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
建设现代新兴产业城市,是源于市委市政府对城市发展新区“建设组团式、网络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产业集聚和现代山水田园城市”的科学部署,是源于产城融合的深度思考。
大足产业发展既有基础,也有美好的前景。“千年五金”与被誉为中国重汽工业“摇篮”的双桥重汽是大足工业过去的灿烂,133平方公里的国家级双桥经开区、不断奋进的龙水特色工业园区、秣马厉兵的万古工业园区是大足工业开启未来辉煌的“钥匙”。
大足石刻是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世界遗产园区、龙水湖国际旅游度假区、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势必掀开大足旅游新天地。“井”字型的高速公路网,也势必带动大足商贸物流的大发展。
大足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未来,我们也将致力于打造成为重庆大都市圈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和“后花园”。
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超过800亿元、力争达到100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60万人。届时,大足必然成为成渝经济带上的重要战略支点。记者 曾立 吴刚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