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学员舢舨远航训练。吕东泉摄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一套分类培养指导性文件
■学员连队化管理:统一管理基本标准,规范内容程序
■教学内容改革:发挥部队领导、院校专家智囊作用
■教学评价:凸显部队对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终审作用
对话
今年7月,总参谋部颁发了《加强和改进军队院校教学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着眼推进院校教育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培养大批能打仗、打胜仗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明确了院校教学改革的思路措施。贯彻落实《意见》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配套改革。近日,我们就深化院校教学改革有关问题采访了总参军训部有关负责人。
记者:我们注意到,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成为此次深化教学改革的首要环节。请问这是出于什么考虑?如何优化?
负责人:人才培养方案是院校对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与整体安排,在院校教学工作中具有统领作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首先是要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针对不同教育类型特点,形成一套包括现职干部任职培训、指挥生长干部“合训分流”、专业技术生长干部学历教育、士官职业技术教育在内的人才培养指导性文件。
对于现职干部任职培训,关键是要落实为战教战的基本要求,切实把作战指挥核心能力培养突出出来;对于士官职业技术教育,关键是着眼培养技能性人才,切实把专业技能和组训管理能力培养突出出来;对于“合训分流”学员,关键是强化指挥人才的培养指向,在打牢学员综合素质的基础上,把第一岗位任职能力培养突出出来;对于专业技术干部培养,关键是要强化作战牵引,着力提高服务打仗、保障打仗的专业技术水平。
记者:教学内容改革一向是教学改革的核心。我们如何在这方面体现打仗能力培养这一主线?
负责人:当前,院校不同培训类型教学内容缺失、交叉、重复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紧贴实战需求、紧贴岗位任职、紧贴装备发展更新教学内容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为此,我们要围绕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优化指挥军官和参谋军官能力培训的全军、军种、兵种三个类别的核心课程体系,统一人才培养的基本标准。为进一步规范课程与教材建设,充分发挥专家在教学改革中的智囊和督导作用,我们按照分级分类的管理模式,准备成立由部队领导、院校专家组成的全军性课程和教材建设指导组织,强化教学内容的统筹规划和管理使用。
记者:从今年秋季开始,全军和武警部队承担生长干部学历教育培训任务的院校,都在试点探索和推行学员连队化管理模式,计划从2014年秋季开始,所有生长干部学历教育学员全面实行连队化管理。我们如何解决学员能力素质差异带来的管理标准不一的问题?
负责人:为规范学员连队化管理工作,我们在总结院校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依据共同条令、《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教育条例》等法规,研究起草了《军队院校生长干部学历教育学员连队化管理暂行办法》,拟提交全军院校训练部长集训讨论。出台这个《办法》,使院校准确把握学员连队化管理的核心要求,统一学员连队化管理基本标准,规范学员连队化管理内容程序,推动学员管理由“被动管理”向“开放式自主管理”转变。
记者:据了解,新一轮军队院校教学评价方案正在进行多方论证,较之以往,新一轮教学评价主要想在哪方面有所突破?
负责人:新一轮教学评价,关键是要在三个方面实现突破:一是教学评价常态化。使教学评价与院校的日常教学工作融为一体,避免院校突击迎评。二是突出部队评价作用。通过建立部队定期反馈毕业学员岗位任职信息的机制,选聘部队优秀指挥员参与教学评价专家组工作,明确规定部队评价达不到优秀的评价结论不得为良好以上,发挥部队对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终审作用,强化院校教学为战教战、服务部队的导向。三是鼓励院校特色发展。在《军队院校教学评价基本方案》基础上,由各院校制订反映院校自身实际和发展需求的个性化评价方案,并作为实施院校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
(来源:国防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