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王女士50岁生日时,读大三的女儿请妈妈到江汉路一家披萨店吃披萨。因为将披萨打了包,本来热闹的生日宴气氛急转直下。“女儿说我打包很丢脸。”对此,武汉青山区工人村街桥头社区居民王女士很是难受,她难以理解女儿的想法。(据《楚天都市报》)
类似现象并不鲜见。现在,尤其是一些年轻人,成长在物质丰裕的社会,没有吃不饱、吃不好的经历,认为在大庭广众之下打包,吃剩饭,是一件丢人的事情。俗话说,“俭以养德”,节俭与良好的社会风气紧密相关。目前,社会浪费严重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据报道,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在全社会倡导节俭风气,刻不容缓。
有谚语云,“家有万担,不脱补衣,不丢剩饭。”时下,一些人富起来了,特爱面子,请客吃饭一掷千金,为摆阔气,不顾实际需求导致大量浪费。正应了那句话,“所谓奢侈就是把钱浪费给人看”。而一些并不富裕的人也出于虚荣等原因,打肿脸充胖子,生怕别人说小气,想打包带走,怕丢面子,把浪费当做一种能耐,在浪费中找到了一种畸形的满足感和“自信”。不论是爱虚荣还是爱面子,所造成的浪费都是“面子性浪费”。所以,爱面子不打包是导致浪费的重要原因。
而达成杜绝浪费的共识,重塑节俭传统的一个很重要前提就是,摒弃“面子性浪费”,让打包等节俭行为成为一种自觉、一种习惯,成为深入人心的美德与全社会的共识。等到人们都争先打包时,良好的社会风气必随之形成。(侯金亮)
(作者系本报评论员)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