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真相”的核心——两代记者的新闻观

2013年11月08日21:52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真相”的核心——两代记者的新闻观

  新华网北京11月8日电(白瀛、严瑜)实事求是,追求真相,是新闻工作者的天职。在新中国第14个记者节到来之际,记者采访了两位不同时代的新闻工作者,试图通过他们在“追求真相”之路上的讲述,展现新中国两代新闻工作者的新闻观。

  冯健:新闻的首要原则是真实

  【讲述人冯健,原名樊煦义,1925年生,新华社原副社长兼总编辑,1965年冬,他与穆青、周原一道赴河南兰考采访焦裕禄的事迹,写出了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我觉得做新闻工作首先要有责任心,有担当,包括对党、对人民的责任心和担当,也包括对新闻事业的责任心和担当。

  我从事新闻工作几十年,不是一直很成功的,有自己满意的时候,也有走麦城的时候。在“大跃进”时代,写了一些浮夸的报道,想起来到现在还觉得非常不安。

  我一直搞工业报道。1958年“大炼钢铁”,我天天往冶金部跑。那年秋天,是全国“大炼钢铁”搞得最红火的时候,社里给我的任务是,10天要写一篇综合报道,写了两三个月。

  当时要求1958年钢产量要比1957年翻一番,要达到1070万吨,全国就把炼钢当成一个中心任务来完成。我写了一篇《1070礼赞》,是带有收官性的长篇报道。为了写这篇报道,我从北京出发,沿京广线坐火车从北到南,写了一路的见闻。铁路两边都是火光,很多树都砍了,都是那种小土高炉。

  在那个浮夸的年代里,我们新闻报道也被卷进了这股浮夸风里。浮夸的年代过了以后,全党都在进行冷静的反思,我们新闻工作者也进行了反思,我自己也在反思。1959年以后,逐渐认识到这个问题,对于新闻工作而言,实事求是是非常重要的,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是新闻工作必须遵循的规律。

  刘万永:我现在不敢奢谈真相

  【讲述人刘万永,1971年生,《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部副主任,长期从事调查性新闻报道,被同行称为“藏獒”记者,2012年获得第十二届长江韬奋奖,中共十八大代表。】

  我觉得记者的工作就是记录历史、开掘真相。不管做什么类型的新闻报道,说真话是必须的。只有保证新闻真实,才能谈写作技巧、受众影响等其他问题。

  我从事新闻报道工作16年,最大的感受就是不敢奢谈真相。为什么这样说?做调查性报道,往往付出很多心血和汗水才能掌握核心证据。最初当记者时,我认为拿到证据就已经知道了真相。随着时间的推移、事件的发展,我逐渐发现,我们掌握的事实并不一定是全面的,或者并不是事实的全部。

  2008年,我曾做了一篇有关季羡林藏品丢失的调查新闻,当时引起很大的反响,对我来说也有刻骨铭心的教训。在报道初期,确实有相应的信源提供了相应的证据,证据链条貌似非常完整。然而,随着事件的进一步发展,我才发现一些证据是存疑的。如果当时经验更加丰富,我就会发现证据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所以,我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对于真相,我们应该抱着审慎与敬畏的态度。作为调查性报道记者,应该谨慎对待每一个消息来源、每一个细节,保证写下的每一个字都有来源、有证据,证据能够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在保证真实性的同时,努力提高文本质量,用好的语言讲述好的故事,让新闻的生命力更持久。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