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丝绸之路,强调的是“走起来”。今天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要让人与物“走起来”,还要让人“待得住”、“过得好”。所以,给这条经济带赋予更多改革含量,极为必要。更深入的改革,不仅能提高人与物的流动效率,还能提升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并改变整个经济带的社会发展程度。
兰州新区正在聚集先进产业。配置相关产业资源的机制,是否更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因此成为关键。这里又是一座新城。这一地区的新型城镇化进程,能否充分体现“新”字,关键看相关的改革动作是否到位,看它是否能高效地利用土地,是否能把城镇发展的优质资源主要用在“人”的身上,是否能让城镇发展与产业发展相互有效支撑。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恰逢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之际。国内相关地区要投入的,不再只是传统的土地、能源、货币和人力,而要投入改革要素,让这里成为深化改革的试验场、排头兵。这既需要国家从推进改革的层面赋予新的要求,也需要这一经济带内的人们,锐意改革,用新思维新方式来推动发展,而不是走那些或许驾轻就熟、但缺少改革含量的老路。评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成效,更应多从改革层面出发,而不是沿用一些传统老旧的评价发展质量的指标。
(作者为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