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1月4日电 (记者贾玥) 在日前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全国老龄委办公室联合主办的“2013中国老龄事业发展高层论坛”上,中国目前是否有必要延迟退休再度成为热点话题。
在国家发改委宏观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等发言的专家看来,随着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增加,延迟退休已不可避免,但不能“跑太快”,应做到“温和延长”。
中国人均寿命74.5岁
我国现在正迅速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形势更为严峻复杂。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及中国老龄委预测,到2025年前后,我国60岁以上老人将超过总人口的20%,进入超老龄社会。中国将仅用25年时间走完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达到的老龄化进程。
“面对如此严峻的老龄化形势,如何有效应对,既能够确保老年人生活幸福,又要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是未来我们必须认真解决的重大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发言指出。
国家发改委宏观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表示,建国时中国人平均预期寿命才40岁,现在达到了74.5岁,随着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势必导致老龄社会的到来和老龄社会的深化。他强调,老龄社会不是人类的灾难,要用积极的心态面对。
“1984年联合国提出的老龄化标准是65岁,因为那个时候发达国家提倡65岁退休,什么时候退休什么时候就是老。”杨宜勇说,“老”是一种平衡的标准,随着生活方式越来越健康,医疗保障越来越完善,现代化、机械化、智能化工作方式的变革,我们可以活得更长,也代表我们可以工作更长时间。
延迟退休是早晚的事
杨宜勇认为,人类平均预期寿命会越来越长,退休年龄延长是早晚的事情。
“去年新加坡修改了出租车司机的退休年龄,从73岁提高到75岁,这还是涉及公共安全的岗位,”杨宜勇说,“新加坡是以华人为主体的发达国家,他们的设计还是有科学之处的。”
杨宜勇表示,社会政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中国继续死守着60岁退休这个时间点,会导致一系列后续问题。实际上中国去年平均退休年龄只有52.8岁,从这个数字看,中国是世界上最“老”的国家。
同时,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指出,推迟领取全额养老金的年龄也是必然趋势,领取年龄约等于平均预期寿命减去15年的结果。中国目前的情形显然是要提高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但目的并非为了弥补所谓养老金发放缺口。
“从OECD国家的数据可以看到,这些国家的男性、女性领取养老金的年龄都在提高,甚至很多人在领取全额养老金后继续工作,因为他们觉得对养老而言还不够。”杨燕绥表示,延迟领取养老金会提高50岁-60岁年轻老人的就业率,随着年轻老人自身消费和购买力的上升,反而会进一步释放年轻人潜在的岗位需求。
延迟退休要“温和延长”
“延迟退休不能一下子延长,应当每年增加一个月或两个月,现在开始就很是时候。”杨宜勇指出,延退不能从60岁直接延长到65岁,社会就乱了。从今年开始,60岁加1个月退休,明年变成60岁加2个月退休,这样温和地延长比较符合国情。
杨燕绥也表示,延迟退休年龄要“早起步、慢速跑”。她强调,要以公共部门为标杆,因为他们学历高、就业晚,但公务员应除外。教科文系统、技术人员和身体好的工人,能够延迟的延迟,残疾人、艰苦岗位工作人员可以不延迟。至于中间人,要建立激励机制,多缴多得,从而从层次地解决养老问题。
“关于延迟退休等改革问题,近年来出现很大的社会争议。”李伟表示,是否应当延退需要认真研究,全面协调对话,进一步完善持续的政策体系。他希望动员全社会力量转变观念,实现幸福和谐老龄化。
相关链接:
“聚焦养老金改革”系列报道之一:近七成受访者反对延迟退休 73.5%支持弹性退休
“聚焦养老金改革”系列报道之二:我国企业养老金替代率已跌破国际警戒线 退休差距有扩大之势
“聚焦养老金改革”系列报道之三:延迟退休已“等不起”? 专家观点有共识、有分歧
“聚焦养老金改革”系列报道之四:养老金双轨制改革几无进展 顶层设计两条路可走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