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湖南11月2日电 一对湖南农民父子的追梦故事感动无数人:他们默默坚守35年,经过1000多次失败,写了23本油菜花日记,终于培育出了产量高、油质好的优质油菜花,得到国内外专家一致好评。新华访谈邀您一起走近沈昌健,倾听油菜花开背后的故事。
2013年11月2日上午9时许,新华网一行5人,来到了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杨桥村沈昌健家中。今天下着中雨,天气微凉,在乡间泥泞的羊肠小道上,我们感受着杨桥村深秋的氛围。当时沈昌健还在县城,正在往家中赶,大概等待半小时后,他回到家中,访谈在家里的大堂开始了。
新华网:那当时这个油菜新品种效果如何?
沈昌健:那个时候村里没有这个油菜,都是本地油菜,一亩田就只有100多斤,是白菜型油菜,就是点播、撒播方式,不能移栽。我父亲就要别人移栽这个新品种,一株,一株的。结果大家发现很新鲜,产量很高,平均亩产到了200多斤。
新华网:我们知道在培育优质油菜新品种的过程里,父亲也失败了很多次,家里为此承受了很大的物质、精神压力。
沈昌健:是的确实经历了很多困难,比如九十年代,父亲要用不育系来培育,但你也知道,不是说所有的油菜品种都可以和它配种杂交,很难。就像家庭里的男孩子,别人介绍一个对象。两人见面后,谈不拢,就失败了。别人又介绍,还是谈不拢,又失败了。配种也是这样,找不对相匹配的,就会觉得很困难,为这个不育系配种遇到了很多反复。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