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湖南11月2日电 一对湖南农民父子的追梦故事感动无数人:他们默默坚守35年,经过1000多次失败,写了23本油菜花日记,终于培育出了产量高、油质好的优质油菜花,得到国内外专家一致好评。新华访谈邀您一起走近沈昌健,倾听油菜花开背后的故事。
2013年11月2日上午9时许,新华网一行5人,来到了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杨桥村沈昌健家中。今天下着中雨,天气微凉,在乡间泥泞的羊肠小道上,我们感受着杨桥村深秋的氛围。当时沈昌健还在县城,正在往家中赶,大概等待半小时后,他回到家中,访谈在家里的大堂开始了。
新华网:当时家里人是怎么一个态度,有反对吗?
沈昌健:因为这件事一开始的时候不需要劳力跟金钱,本地方种油菜的时候,也不需要太多时间,也不是大面积。家里就没有把他当回事,觉得要是愿意试试,那就在自家田里种种试试。但我父亲把他当个宝一样。家里人总体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也没有反对这个事情。
新华网:当时乡亲们怎么看你们家的行为?
沈昌健:乡亲们开始对这个事都不以为然。到了八几年,我父亲就培育出了油菜种。我家那时候条件不好,单车都没有,就步行给别人去种,看效果好不好。别人就感觉比较稀奇,产量高,发芽好。一开始搞出来的种子不多,自己种了一部分,然后送给别人看,效果怎么样。一开始乡亲们都觉得无所谓,父亲也没什么名气,真正到87年以后,我父亲的名气就很大了,到处都找我爹要油菜籽。我们临澧县包括周边的县,都叫我父亲“油菜大王”。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