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石家庄11月2日电(记者 白林)伴着百老汇音乐,5位绅士头戴礼帽,身着衬衫和背带西裤,打着响指,潇洒地在雨中街头漫步……
在此间举行的第14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上,由中国成都军区战旗杂技团表演的《雨中情——空竹》把传统的空竹表演展现在好莱坞经典电影场景中,赋予传统节目新的表现语境。
5位不满20岁的成都小伙子此番将空竹玩出了新花样,不仅在动作上进行了“平抖”“绕臂传接”等创新,还加入了韵味十足的百老汇背景音乐,显得别致而温情。
“不要拘泥于传统表演,而是要跳出来,演绎西洋味儿的百老汇风情。”这是节目排练之初,编导帅玺下的死命令。
“要把自己当成是艺术家,而不仅仅是杂技演员。”在帅玺看来,如今观众的欣赏水平在不断提高,不能单纯地把节目当做技巧的展示,而是要融入舞蹈、音乐、表演等其他艺术的精髓。
近年来,中国杂技不断与其他艺术融合创新,追求与世界文化的接轨,给人们以全新的视角。杂技表演变成了集音乐、灯光、道具、舞美等多种艺术门类于一体的综合运用,硬功夫也变得诗情画意起来。
杂技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蚩尤戏”,到汉代的“百戏”,到唐代以“教坊制”为特征的宫廷杂技,再到宋代转向民间,经明清时期的进一步普及,再到今天扬名中外的中国杂技艺术。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边发吉表示,创新是杂技艺术的生命,杂技要与文化完美融合在一起。这样的杂技不再是单个技巧的简单包装,而是有了立意,有了情节,有了更多的文化内涵。
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中国杂技普遍缺乏感染力和互动性。
美国火鸟艺术制作公司总裁皮特·杜宾斯基表示,技巧固然重要,但把故事和舞美做好,更能得到观众的青睐。“杂技演员要和观众多一些眼神交流。”德国艺术家演艺公司总裁、参加过4届吴桥杂技节的德国评委雷娜蒂·华丝杜罗克说。
记者注意到,在本届杂技节上,《塞萨尔——滑稽》《切尔沃金——滑稽》《滑稽三人组合》等滑稽节目受到观众的热捧,成为叫好又叫座的焦点,但均由西方演员“垄断”。
事实上,中国杂技常面对“有掌声无笑声”的尴尬。中国杂技不缺“高精尖”,而是缺少“卓别林”,已成为业内共识。
杂技、魔术、马戏、滑稽是中国杂技四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多年来,中国滑稽艺术的发展严重滞后于中国杂技的整体发展水平,逐渐被边缘化,成为可有可无的角色。滑稽艺术从业人员少,创作队伍萎缩。
“滑稽表演缺乏技巧,太过简单;滑稽节目比较张扬,不适合腼腆的中国人等,这些认识上的误区不容忽视。”本届杂技节评委、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团长李西宁说。
“而实际上,滑稽幽默类节目在国内的反响越来越好,滑稽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经常引进国外杂技节目来国内演出的经纪公司负责人、中国民营演出联盟秘书长郝涛表示。
作为杂技节的重要组成部分,马戏大篷惠民演出每日举行2至3场,场场爆满,欢呼声此起彼伏,成为小朋友们的最爱。对他们来说,只能等到两年一届的吴桥杂技节上才能看到,何其难得。业内人士指出,马戏遭遇着与滑稽相似的命运。
业内人士坦承,中国杂技仍存在着“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中国杂技对外商演创汇占所有文化产品80%以上的份额。在国内也不是没有市场,而是受场所等因素限制。
近年来,中国杂技对外商演创造出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成都军区战旗杂技团与加拿大太阳马戏团合作演出的大型杂技主题晚会《龙狮》,探索出中国杂技走进国际市场的有效模式;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用高水平的中国杂技演绎西方经典,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杂技剧《天鹅湖》,成为中国杂技输出自有品牌、探索国际高端演艺市场的成功实践……
这些成功案例为杂技演艺产品生产和经营的商业化、国际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边发吉指出,寻求政府支持、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系、自主经营和打造品牌以及建立专业的营销机构将是中国杂技对外商演实现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由之路。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