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1月1日电(记者 阚枫 马学玲)今日,北京再度被浓重的雾霾笼罩,当日15时许的空气质量实时监测数据显示,部分地区已达六级“严重污染”程度。为此,北京市一周内两度发布空气重污染蓝色预警。气象专家分析,北京的地形和气候等因素加剧了“蓝天”基本靠风吹的无奈局面,要根治顽疾,减少污染物排放是关键所在。
北京局地达“严重污染” 一周两次蓝色预警
今晨,北京市民在阴沉的天气和浓重的雾霾中开启一天的生活,在经历了两日短暂的蓝天之后,不少出行的市民重新戴上了口罩。
从昨天下午开始,北京的天空开始阴沉,厚重的雾霾再度袭击京城,昨晚8时,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实时发布平台显示,南部地区的9个监测站点,空气质量已经达到五级重度污染水平,全市其余大部分站点,也陷入四级中度污染水平。
由于北京上空受弱气压场控制,雾霾今日依旧滞留京城。今日15时许,记者查看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发布的实时监测数据获知,城六区(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监测站点空气质量指数(AQI)均超过200,达五级重度污染。此外,大兴区和通州区多个监测站点空气质量指数(AQI)超过六级300,达严重污染。
针对这次雾霾过程,昨天下午6时许,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发布空气重污染蓝色预警信号,这是继《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试行)发布以来的第二个空气重污染蓝色预警,首次预警是在10月28日。
与此同时,北京市气象台也于昨日下午发布霾黄色预警信号。这也意味着,一周之内,北京已经第二次遭遇“霾伏”。
“蓝天”只能靠风刮?专家析北京频遭“霾伏”
而刚刚过去的10月,北京空气在“轻度污染”以上达到15天,其中最长一次污染过程是国庆期间,即3日至6日。整个10月,北京的蓝天持续最长的一次是23日至26日,这段时间空气质量整体为优良。
“北京的蓝天只能靠风刮”,这是网友对于北京污染频繁来袭的无奈调侃。为什么空气质量总是好不了几天就变差?对此,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专家李小泉从气象的角度分析认为,冷空气势力弱就会造成这种局面。
“比如今年,虽然冷空气次数比较频繁,但强度不强,对污染物的清扫力度不够,给了污染喘息的机会,得以卷土重来。” 李小泉说。
“北京的地形和气候因素也有不利于缓解污染的方面。”李小泉进一步解释说,北京地形是西北高、东南低,西北、北部和东北方向有山环绕,东南方向是海。北京白天多是偏南风,容易造成污染物堆积。
“形象点说就是,三面环山的北京地形像个簸箕,而偏南风正好是扫把,把污染物往簸箕里扫。如果没有强势的北风,把污染物吹出来,那脏空气就只能在簸箕里留着。”李小泉说,这也造成了北京好空气基本靠“吹”的无奈局面。
气象局:全国平均雾霾日数50多年来最多
在此背景下,1日举行的中国气象局新闻发布会上,雾霾成为关注焦点。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陈振林在发布会上介绍,今年10月以来,华北大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中部和北部、华南中西部及四川东部、重庆等地雾霾日数在5天以上;其中山西南部、河南、江苏、浙江中北部、安徽北部、湖北中北部、四川中东部、湖南中部、广东西部和广西东部、北京、天津达10-15天;山西东南部、河南大部、江苏大部达15-20天,部分地区超过20天。
“与常年同期相比,江苏北部、河南中部等地雾霾日数偏多10天以上,部分地区超过15天。”此外,陈振林进一步透露,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4.7天,较常年同期(2.4天)偏多2.3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
这是否意味着中国进入雾霾高发期?对此,国家气侯中心气侯监测室首席气侯专家周兵在发布会上表示,我国东北、华北出现的雾霾天气是跟特定的大气环流系统密切相关的。近期北方的冷空气活动较常年次数上偏少、强度上偏弱,这是主要的气象条件。
周兵解释说,造成雾霾多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平均风速的减小使得风力对污染物的搬运作用在减弱,二是静稳天气的增加使得污染物不容易扩散,三是全国降水日数减少明显,近50年来减少了10%,导致气溶胶的湿沉降减弱。
“所以,雾霾是和某种特定的大气环境相关联的,我们不能就近期的雾霾而来断定我国进入雾霾的高发期。”周兵说。(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