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1月1日电 (记者 申亚欣 贾玥)“中央政府改革是上篇,地方政府改革是下篇,要整体构思,通盘考虑,上下贯通,把整篇文章做好,更多释放市场活力,更好服务人民群众。” 李克强在今日召开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做好政府改革这篇大文章。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薄贵利教授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解读说,从中央到地方的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经济发展迫切需要推进的一项重要改革。这彰显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智慧和勇气,必将为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科学发展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重要作用。
方向对、力度大、协同推进
“方向对、力度大、协同推进。” 这是薄贵利眼中新一届中央政府简政放权系列举措的鲜明特点。
他指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不仅导致官僚主义严重,还容易导致决策失误和腐败,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就是要实行简政放权。
“良治政府有两个判断标准,即政府干自己应该干的事,政府干好自己该干的事。市场经济背景下,必须把属于市场经济主体的权力放给市场,让企业成为创作财富的主体,让政府成为创造环境的主体。”
薄贵利表示,这次改革的力度很大,涉及领域比较宽,是近些年中比较少见的。“这次改革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和其他改革配套推进。权力下放涉及到向企业放权,向社会放权,需要和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相配套。如果没有配套改革,行政体制改革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改革红利释放效应相当明显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小平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国务院实施新一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职能和机构改革半年多来,政府创新力度大,改革红利释放效应相当明显。
“简政放权向前迈出稳健的步伐,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的成效正在显现,行政管理体制上的改革也促动了思想认识层面的开放和解放”, 高小平认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大推进了制度层面的建设和完善,突出表现在行政审批制度加快了步伐。
自4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第一批先行取消和下放71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仅半年时间里,新一届中央政府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多项。
“政策创新方面,围绕释放经济和社会活力出台一系列重大政策,比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和养老、健康产业有关的政策,与制度建设、体制改革相配套的政策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大。”
高小平指出,半年多来国务院一方面抓了机构改革,需要合并和调整的机构已基本到位。另一方面抓职能改革和制度创新,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开了一个好头。
地方政府改革空间依然很大
专家普遍认为,地方政府在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面,还有比较大的空间。
“在许多地方,政企、政事、政社、政资不分的情况仍然存在。只有通过简政放权,将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应有的自主权下放到位,才能真正实现政企、政事、政社、政资分开,才能适应现代经济和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薄贵利说。
高小平调研时发现,个别地方改革动力还是不够足,改革主要动力来源于上级部署的原则性要求,今后需要建立动力机制,要把转变职能和审批制度改革纳入政府考核体系中,设计出具体指标。
怎么样真放、落实,不乱放、不错放?面对这一改革的重要问题,薄贵利认为,需要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研究在我国现阶段,政府、企事业、社会组织各自应该有怎么的权力,通过制订改革方案,特别是通过修改、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明确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权界,用法律的刚性手段来规范经济主体、社会主体和各级政府的权限,实现权力结构的科学化、法制化,才能减少乱放、错放事情的发生。
同时,薄贵利指出,目前,我国改革的法治建设相对比较滞后,有些领域各级政府的职权不是很明确。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总结我国权力下放的经验教训,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优化地方治理结构,制定地方行政改革的长远战略,把简政放权放到优化地方权力结构的大框架下去考虑、去规划、去实施。
简政放权中监管不能缺位
李克强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是一场自我革命,要民意为先、舍利为公,有敢啃“硬骨头”的勇气,义无反顾、一抓到底。同时,防止出现“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怪圈。
对此,薄贵利认为,加强简政放权中“事中事后”的监管非常必要。“如果放了不管,那么,经济社会发展就有可能乱套。只有科学、规范、严格、到位,这几个方面都做好了,市场经济秩序才能比较规范,社会运行也才能协调有序。”
高小平提出,应建立企业和社会公众诉求的法定的反馈机制。“中编办曾表示,规范和优化行政审批行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其置于公开监督之下。公开监督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对行政相对人有直接答复,做好一对一的信息服务工作,‘化被动为主动’,这样更有力发挥老百姓监督作用。”
“上”、“下”联动做好大文章
“中央政府改革是上篇,地方政府改革是下篇,” 李克强指出,改革要有整体构思,通盘考虑,上下贯通,把整篇文章做好,更多释放市场活力,更好服务人民群众。
薄贵利解读说,行政体制改革本身就是个整体。如果仅仅启动中央政府改革,而地方不动或动得不到位,那么,就不可能取得改革的预期成效。因为,适应现代经济和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既需要中央政府向市场和社会放权,同时也需要地方政府向市场和社会放权,既需要中央政府转变职能,也需要地方政府转变职能,既需要优化中央政府组织结构,也需要优化地方政府组织结构。
“只有中央和地方行政改革都到位,才能真正建立起现代政府,才能够更好地发挥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薄贵利表示。
他指出,地方政府直接面对企业,面对群众。这次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就是建立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通过改革,使地方政府政府真正转变职能,将地方政府的主要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更多地用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优质高效地提供公共服务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只有这样,才能将经济社会的内在动力和创造力真正释放出来,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充满生机活力。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处在转变当中,经济发展方式真正的转变,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政府必须转变职能、必须简政放权。地方行政改革到位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才能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才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薄贵利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