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杭州首推倒逼执行机制对付“老赖”

2013年10月31日10:19    来源:今日早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杭州首推倒逼执行机制对付“老赖”

  生效判决书怎能“打白条”

  富阳法院昨天对外通报,改变以往一名法官包案到底旧模式,首推倒逼执行机制对付“老赖”,这在杭州属于首创。

  以往执行案由一名法官包案到底

  记者曾采访过一起因执行法官推诿、应付,导致当事人案子迟迟得不到执行的例子。

  2011年7月,江西的邓某向浙江某法院起诉要求偿还被浦某拖欠一年多的木材款。同年9月,法院判浦某支付拖欠款15万元,及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判决生效后,邓某申请强制执行,可法院没与邓某联系。

  同年底,邓某经人提示,通过“全国法院被执行人信息系统”查询发现,其与浦某的案子已“执行终结”。向法院打听到执行法官后,法官告知邓某,浦某已离婚无小孩,名下无任何财产。这个答复让邓某莫名其妙。他本来得知,与浦某生意往来间,知浦某已婚且有孩子。

  邓某向法院投诉后,法院在去年3月底的一次执行突击中,将浦某抓某。结果证实,执行法官描述的浦某家庭信息都是失真的,浦某再婚且有孩子。这说明,法官对邓某的案子,是在应付、推诿,且因信息沟通不畅,法院为案子的执行做过了什么,邓某无从知晓。直到现在,该案还没解决。

  执行难是个老大难,“老赖”难找,财产难寻,还有法院执行机制问题。一直以来,一个执行案由一名法官包案到底,这易致执行法官手上案子太多。当事人拖拉、推诿甚至暗箱操作,致不少法院生效的判决“打白条”。

  杭州唯一一个分段执行改革试点

  昨天,富阳法院对外通报,作为全省首批、杭州地区唯一一家分段执行改革试点法院,他们尝试,把执行工作纳入“流水钱”,将一个执行案划分为执行启动、查找财产、财产变现与结案四个环节,明确分段集约执行。

  通过相互监督,保证每个环节每个执行人都尽职尽责,做到有据可查,全程最大限度向当事人公开。

  法院的做法是:调整执行局内部人员组织架构,将原先按地区片组划分,调整为按执行阶段划分,将执行阶段分为执行立案、分段初执和分段强执三大阶段。

  同时,以执行救济、执行监督两大补缺措施,弥补了程序缺陷,打破了长期以来“一人办案一竿子到底”的传统模式。(通讯员 骆萍英 钟法 记者 陈洋根)

(来源:今日早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