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 (记者/昌道励)综合公园的地形水体、公园建筑、绿化种植、服务设施、电气给排水、防灾避险设施等都将有建设规范,市市场监管局和市城管局共同组织制订的《综合公园建设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将于明天(11月1日)正式实施。根据规范,公园内10%以上的圆凳旁应设置轮椅停留位置。
宽敞舒适的环境是公园对人们最大的吸引力,一旦人多拥挤,逛公园就成了苦差事。综合公园要容纳多少人才合适?根据《规范》,综合公园规划建设时就应合理确定公园游人容量,作为公园管理以及计算各种设施用地面积和规模的依据。《规范》认为,综合公园的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以40平方米为宜,在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区,该指标可酌情降低,但最低不得小于15平方米。
而根据游人的容量,综合公园还应设置一定数量休息设施,如园桌、园凳,园凳的数量宜按游人容量的5%—15%进行设置。在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设置自行车专用道,有山地公园应合理设置登山道。在不破坏自然景观前提下,登山道宽度宜为1.2米~2.5米。
对于公园内的设施项目,《规范》规定,公园内的康体设施应以中小型健身器械为主,不宜开发建设大型机械娱乐项目。综合公园的服务建筑主要包括游客服务中心、公厕、小卖部、餐厅、茶室(咖啡座)等。但不得修建与其性质无关的、单纯以营利为目的的餐厅、旅馆和娱乐性建筑等。
公园配套的厕所也是非常重要的设施。根据《规范》,公园内的厕所应根据游人容量及其分布密度,合理确定其分布和规模,其服务半径不应超过250m;厕所蹲位应按公园游人容量的1%—2%设置(包括小便斗位数),男女蹲位的比例宜为1∶1.5-1∶2(不包括小便斗位数)。厕所内应设置方便儿童及残障人士使用的设施。
《规范》还针对残障人士制定了综合公园的标准。比如,公园内园凳设置应考虑残障人士的需求,其中10%以上的园凳旁应设置轮椅停留位置。此外,场所内应考虑残疾人、老年人、伤病员等弱势群体的需要,进行无障碍设计,如坡道设计等。公园内还应制定符合残障人士使用的标志系统,部分有条件的公园指示牌上可设盲文或语音导向仪器等。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