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演出场地费用不断增加,间接使得票价不断上涨。何俊 摄
临近年底,密集的演出活动在深圳正紧锣密鼓地展开。何俊 摄
去看演唱会,演唱嘉宾出现的时间长过歌手本尊;去听音乐会,演出时长远远逊于同等价位演出不说,中间还夹杂着各种插科打诨的“水分”;去看话剧,有的连主要演员都会临时更换。几乎所有外来的、稍有名气的演出都价高且一票难求,而本土作品良莠不齐,即使为数不多的质优作品,也是墙外花香墙内无人识……正处井喷式发展阶段的深圳演出市场,出现了种种乱象,也存在不少亟待从根源上解决的问题。
近日,深圳先后成立市演出协会和福田区演艺协会。据悉,深圳市演出行业协会目前的会员,由深圳市区域的演出经纪机构、文艺团体、演出器材公司、社团、演出场所和个人演员等与演出有关的文化公司或演员组成。业内人士称,协会的成立,可望在促进深圳演出行业自律、引导行业发展方面发挥作用。
策划/统筹:吕冰冰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胡明 苏妮
现状
各区自办活动多 小众演出很火爆
临近年底,密集的演出活动也在紧锣密鼓展开。翻阅演出网站,小野丽莎、周杰伦、Lenka、罗拉费琪、郭富城等纷纷上阵,以往票房火爆的表演工坊、开心麻花等团队依然现身。粗略计算,各家演出机构、演出商公开售票的活动不下百场。
尽管市场依然火爆,但今年的演出结构已发生变化。国内著名的演出商聚橙网CEO耿军介绍,深圳今年演唱会举办数量不如去年,但在另一些领域出现“井喷”局面。
“龙岗、福田、龙华等各个区自主举办的演出活动开始活跃起来,政府部门也有不少动作,比如近来南山文体中心、罗湖文化馆等文化场所的落成,可以预见,这将对演出市场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深圳的大型演出市场历来受政府和企业的包场影响较大。深圳市演出协会秘书长田玉龙告诉记者,从目前整个大环境来看,最近“三公经费”的压缩以及政府全面厉行节约,影响了不少以前主要用公款支付的大型演出活动。“急刹车会给不少演出机构和从业人员带来迷茫,因为演出机会突然少了很多。这就要求这些演出机构和人员回到市场上来,创新思维,寻找新的出路。”
尽管迷茫,但是市场需求的客观存在为他们提供了极大空间。田玉龙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今后人们对文化演出的需求将越来越大。”
深圳是一座拥有1600万人口的城市,按这个人口规模,文化演出市场规模与北京、上海、广州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耿军表示:“深圳GDP大概是北京、上海的二分之一,但目前演出市场的规模是北京、上海的十分之一,发展潜力还很大,市场的细分也在进行中。”
他认为,近两年深圳演出市场上小规模、小众的演出越来越多,甚至呈现“井喷”。从钢琴演出季、小剧场话剧等类型演出数量的增加,可以看到深圳在细分市场上有新的探索和成果。
问题
软硬件都存缺陷 产业链仍不顺畅
演出行业是与市民文化消费衔接最为紧密的行业,随着时间的推移,演出行业的不足能否有所改善?在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表达了担忧:深圳整个演出市场产业链的状态并不乐观。
对深圳演出市场有多年观察的耿军指出,近几年来,深圳主流演出场地费用不断增加,直接增加了演出成本,也使得票价不断上涨。演出场馆可选择性相对较少,拥有200、300个座位、各方面设施较好的小剧场几乎没有。深圳到目前为止没有很像样的艺术节,也没有真正高质量的演出集中展示的平台。国外大牌歌星的演唱会在北京、上海很多,深圳则很少能看到。“软硬件方面都存在缺陷,产业链不是特别顺畅。”
而在创作方面,有资深演艺界人士指出,目前我国商业性演出的创作大部分是根据拨付经费多少来决定能排什么样的节目,寻找哪些演出人员,接下来在创作上多是考虑场面和艺术呈现,直到演出将出台才真正考虑能否卖出、卖给谁的问题。
这样的路径可能造成许多不良后果:由于对市场判断不够准确,经常出现投入巨资排练了节目,但却得不到充分的演出场次;在成本控制上没有节制,造成成本的浪费;从剧目创作上来看,缺乏对实际目标观众的了解和贴近;高成本预算容易导致高票价,节目没人看。
田玉龙告诉记者,一场演出没演好可能存在一些客观原因,比如该请的演员没请到,原来策划到的内容没有能力完全达到等。
近期,一场原本让诸多“铁粉”期待满满的某著名华语R&B“教父”的演唱会让观众白先生吐槽连连:“当晚歌手状态太差,竟然跑调了;演唱会的音响太烂,听起来尤其刺耳……”
田玉龙表示,在各方面成本上升的情况下,不少演出商受到利益驱动,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态,很多演出商抱着“演一场赚一笔就走”的心态,很难形成长远的良性发展。“就像抓药,拼凑成的药很难真正让观众满意,可以一看再看的好演出则越来越少。这次演出搞得不好,这家公司声誉也好不到哪去,合作方以后就不好找,这是恶性循环。”
此外,他也提到,目前深圳演出市场并没有形成严格的行业规范和从业人员资质认证。
探索
外部产品占主流 本土作品待创新
几年前,时任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局长的陈威曾毫不讳言:深圳的演艺产业有着先天和后天的不足。
如果说产业链条上的缺失和不顺畅属于后天的不足,那么演出创作上的孱弱则是先天的短板。
“目前深圳上演的很多节目,从剧本可以看出来,其主创人员跟不上时代潮流,跟不上人们需求,创作出来的东西怎么可能受欢迎?主创人员的创作思路起点一定要高于目前的社会,必须要有一定的前瞻性。”田玉龙认为,目前深圳非常需要在演出内容和方式上有所创新。
耿军则认为,比较大的问题是,跟北京、上海、广州比,深圳市民的艺术鉴赏能力还有待普及和提高。艺术性强的演出受追捧不够,比如音乐剧、现代舞等类别,这几年在北、上、广很受欢迎,但不太敢来深圳,怕上座率不高。深圳演出市场在现代舞这个类别上完全没有支持和建树。这样就会使得深圳市民在演出种类上的选择余地大大“缩水”。
耿军建议,市民的艺术鉴赏能力普及的工作还是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如果能重点选择一些艺术类别和领域,可以重点给予引导和扶持,这将有助于丰富深圳演出市场的多样性,开发潜在的演出市场,丰富市民艺术生活。
在本土创作方面,观众胡小姐感触颇多:“在看到的演出中,外来的演出占了大多数,深圳虽然这几年也出现了一些本土原创的演出项目,但质量参差不齐。这个不齐的意思是比较差。”
从业人员也意识到了这个情况。耿军说,目前在深圳演出市场上,基本看不到什么高水准的原创作品,票房也差强人意。而且深圳本土原创作品很难走出深圳,在全国各地上演。”耿军说。
“目前深圳本土文化产品还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很多本土原创演出项目带着政府导向和目的,这类文化产品市场潜力不大;二是很多年轻人的项目缺乏必要的支持,这些项目成长性不足。”王俊认为,深圳急需扶持本土文化产品的发展,深圳的演出市场不能只靠外部产品来“止渴”。
“要解决这两个突出问题,只有真正让演出面向市场,满足观众需要,而且还要走出去,才可能让深圳本土的演出项目真正起到顶梁柱的作用。”王俊说。
◎观点◎
加强自律意识 共同做大蛋糕
今年9月,深圳正式成立演出行业协会,目前已有126家会员单位。10月,福田区演艺协会也应运而生。业内人士认为,协会的成立将对规范深圳演出市场、增强行业自律、促进深圳演出行业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田玉龙介绍,深圳市演出行业相关单位有350多家,随着深圳市经济文化产业的发展,这个数字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演出市场及演出行业还存在诸多问题,迫切需要加强行业自律。
协会还将通过专题交流会的形式,加强各个成员单位间的交流。举办文化论坛和讲座,传递国内外演出行业形势和发展动态,帮助深圳演出开阔视野、创新思路,增强在演出创作方面的前瞻性。
此外,10月20日才刚刚成立的深圳市福田区演艺协会负责人周贞羽向记者介绍,福田区今年要创建全国公共文化体系示范区,这对拥有众多演艺资源的福田区来说,是个良好的发展机遇。但福田区在涌现了大量演艺社团、艺术团的同时,却缺乏整体规范。市场主体鱼龙混杂,演出质量良莠不齐。福田区演艺协会成立后,将与深圳市演艺协会、广东省演艺协会等开展合作,对演艺公司、演艺经纪人、演员、灯光音响师等进行资质考核,进一步规范市场主体的进入,借鉴港台、新加坡的做法。
协会的桥梁作用尤为重要。耿军建议,演出协会可以协助行业企业与政府沟通,借鉴香港的做法,把补贴给到场馆,明确规定租金不能高于多少。协会还可以牵头组织一些活动,比如对于戏剧来说,最重要的应该说是剧本,可以举办全国、全世界范围的剧本创作大赛,协会还可以举办一些高水准的艺术节等。此外,他还建议协会拿出一部分精力来培训本土优质演出项目和全日制的团队。
田玉龙表示,协会还将引导成员单位进行一些创新探索。“下一步我们将会寻找有主题性质、有针对性的演出和演唱方式,一是自己创作剧本,二是把原来非常好的传统剧目拿出来,在保持原来主题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加入时代特色。我们的一个会员单位就重新包装了《歌仙刘三姐》。”
协会还希望能引导深圳演出市场出现更多深圳特色的项目。“每天都有很多海内外人士到深圳旅游,在东部华侨城等地有演出剧场和节目,但几年就演出一场节目,每天只有不到1000名观众,而每天进入东部华侨城的游客可达2万人,这个市场还可挖掘。”田玉龙说,下一步协会准备和旅游公司合作。“这个项目将采取纯市场、商业化运作,对外零售一部分票,和旅游公司签订协议,保证上座率。”
王俊表示,行业自律以及行业交流的加强有望使得演出市场乱象及产业链上各个市场主体各自为政的情况得到改善。“以前各市场主体彼此缺乏沟通、互动,难免出现类似演出项目撞车、短视行为不断的现象。协会的成员是各个演出机构的核心人员,他们自律意识的增强,增进交流合作,可以避免恶性竞争,让演出市场更加有序和完善,携手把蛋糕做大。”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