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躬耕山区管教人生 公平处事令人敬佩

2013年10月30日08:15    来源:南方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躬耕山区管教人生 公平处事令人敬佩

梁润富在看守所与在押人员谈心。

  ■人物故事

  1989年警校毕业后,梁润富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连山,在这里一干就是整整25个年头。如今,他是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看守所所长——在他自己看来是25年所经历过的7个岗位中压力最大的一个。“晚上手机一响,一看是所里的电话,我会一边赶紧穿衣服,一边接电话,已经习惯了。”这是梁润富向笔者描述的一幕场景。

  “不管他们是因为什么进来,我对他们都是一视同仁。”——这是梁润富开展管教工作的原则。在工作中,他鲜明的原则立场,公正的办事风格,让他在所里在押人员中赢得了不错的口碑,很多在押人员愿意听他的劝告,也有不少人出去后对他心怀感恩,甚至在遇到难以抉择的难题时,也会想起打电话咨询梁润富。可以说,他把管教工作延伸到了看守所外。

  至今连续9年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这样的成绩对于一个小小的山区看守所来说,并非一蹴而就,是积跬步、积小流得来的。作为看守所“一把手”,梁润富深知肩上责任之大,他的脑海中紧紧绷着一根弦:“只要我在这个岗位一天,就要确保监所安全无事故。”

  ●文/图 南方日报记者 洪奕宜 通讯员 刘志荣 黄起文 策划统筹:戎明昌 陈捷生

  明晰释理让人心服口服

  连山看守所地处连山县城范围内,县城人口不足3万人,是一个典型的“熟人社会”。一些刚进看守所的在押人员通常态度蛮横、不服管教。有些民警害怕得罪人,一时不敢碰硬。遇到这种情况,梁润富说的一句话便是“把他交给我”。

  一天下午,梁润富接到民警电话,称一在押人员收到法院判决书后,要求马上打电话回家。值班民警示意其稍等,他便大发脾气,用脚猛踢监室门。梁润富赶到现场劝说,但对方不依不饶,情绪依然很激动。梁润富当即指示其他民警做好准备,自己一个箭步冲上去将其制服,随后,他狠狠批评了这位在押人员,等对方冷静下来后,又费尽口舌对其反复教育。

  2008年4月,小卢因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第四次被关进看守所,小小年纪的他竟口出狂言威胁民警。4次进看守所,这个小卢究竟怎么回事?梁润富调取了小卢的资料了解情况。原来,小卢从小就是孤儿,缺少关爱,结交了“江湖朋友”,屡次进看守所,都是被这些“朋友”所利用,“朋友”请他喝个酒或给点钱,小卢就“讲义气”地帮“朋友”殴打别人。梁润富决定找小卢好好聊一聊。

  见到小卢后,梁润富拍拍他的肩膀:“你的‘义气’被人利用了,你的那些‘朋友’,自己做生意,叫你去打别人,而你却要来蹲看守所,他就是没有当你是朋友,是在利用你。”见小卢半信半疑、若有所思,梁润富又反问道;“如果他当你是朋友,为什么不让你跟他一起做正经生意?”一番谈心,让小卢如醍醐灌顶:“这么简单的道理我都没想通……”此后在看守所里的那段时间,小卢深刻悔改,积极改造,刑满释放后,他承包起鱼塘,做起了正经生意。

  连山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口分布特点,有壮族、瑶族和汉族。在押人员也有不同的民族,在管理上稍有失误,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针对经常打架、不服管教、高声喧哗等违反监管规定而屡教不改的在押人员,梁润富采取严厉的管教措施,防止和杜绝了牢头狱霸的出现。

  死刑犯是最棘手的在押犯人。在梁润富眼里,这些在押人员不管是什么原因进来的,他对大家都一视同仁。2007年,梁润富接触过一个死刑犯,关押期长达两年多。为了稳定其情绪,他多次找犯人谈心,并及时解决其合理要求,还用布将脚镣包缝起来避免磨伤其脚,使犯人以稳定的心态回报民警的文明执法,顺利完成执行死刑前的看押工作。

  亲自押送实现“零事故”

  在押人员判刑后送去监狱需由看守所押送,从连山看守所押送到指定监狱需4个多小时,路途遥远、中途不能出现任何闪失。按照规定,押送任务需有一名副所长带队即可,但在连山看守所,每一趟押送任务,梁润富都亲自去。在连山看守所,几乎每月至少有一次押送任务。为保证中午前能赶到监狱,梁润富和其他民警每次早上6点钟就动身。“押送过程中就怕塞车、发生交通事故,有时押送的是死刑、无期徒刑的重刑犯,他们中途下车小便都要看住,丝毫松懈不得。”梁润富说道。正是因为每次押送前都准备充分,连山看守所至今实现了押送“零事故”。

  只要有空,梁润富就会到看守所、仓室转转,对一些影响监管安全稳定的苗头性问题,他十分留心。“夫妻俩在家都会吵架,更何况几个人关在一个封闭的仓室里,话不投机发生口角也是很正常的,我们管教干警就是要善于及时发现这样的苗头,快速化解矛盾,避免演变为拳脚相向的斗殴事件,导致事态扩大。”梁润富告诉笔者,“作为看守所的管教,职责之一就是要管教在押人员,不去管,那就是失职。”对于“得罪人”的问题,梁润富是这么看的:“人立得正,为人处事公平公道,人家才会服你。”

  将管教工作延伸到所外

  有一次,梁润富在上草镇一家饭馆吃饭,席间从隔壁饭桌走过来一位男子,他端着酒杯,硬是要敬梁润富一杯酒。“梁所,你可能不记得我,我可是记住了你啊!”他说,他曾在连山看守所关押过,还因私藏打火机被严管过。梁润富很快就想起来了:“是你啊!”他记得,那次发现对方在会见时偷偷收下家属递过来的打火机并藏在裤腰带后,他便要求对方主动交出违禁物品,对方否认了,后来被当场搜出来后,看守所对其宣布了严管措施。证据面前,他也只有服服帖帖认罚。梁润富的“先礼后兵”,让很多在押人员印象深刻,心服口服。“我就是要告诉他们,无规矩不成方圆,这里有这里的规矩,谁都要遵守。”梁润富原则鲜明说道。

  有一次,一位在押人员恶意自残,企图蒙骗民警造成受伤需要外出就医的表象,细心的梁润富一眼就看出其中可疑之处,揭穿了他的意图,当得知其此举是为了到医院探望女友时,他又及时通知其家人给予必要的协助。

  该帮助的帮助、该惩罚的惩罚,梁润富公平公正的作风让看守所内的在押人员心服口服,很多在押人员愿意听他的劝告,也有不少人出去后对他心怀感恩,甚至在遇到难以抉择的难题时,也会想起打电话向他咨询。

  有一次,梁润富接到一个电话,对方姓虞,60多岁,称曾在连山看守所待过。他告诉梁润富,自己当年与朋友合作木材运输,伪造了木材通行证后被查,但合伙人却将所有的责任推到他身上,还以证人身份出庭作证,导致他因伪造证件罪被判刑,“现在我出来了,我想找他算账,拿点钱回来,行不行?”他问道。梁润富听了,告诉他,你这样的做法是“打击报复证人”,如果真找对方算账,把人打伤了,可能还要被关进来,“难道你还想再回来(看守所)吗?”一听这话,对方连连摇头:“那可不是闹着玩的,算了吧。”梁润富一番明晰的释理,让虞阿伯知晓了利弊,最终放弃了秋后算账的念头。

  每当接完这样的电话,梁润富总是十分感慨:“看来我这份管教工作还能延伸到看守所外,真不容易。”感到欣慰的同时,他也更加觉得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周末常常回所

  发现问题快速处置

  ■对话

  南方日报:您过去在派出所工作,现在在看守所,有什么不同吗?

  梁润富:虽然都是基层工作,但压力完全不一样。派出所工作繁琐,做得不好,或者破不了案,最多说你是工作能力问题;在看守所不一样,随时可能出现突发情况,要么不出事,一出事就是大事。所以心里压力很大,总是悬着一块石头,放不下来。

  南方日报:这么多年跟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人打交道,您做管教有什么经验?

  梁润富:作为管教,要细心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尊重、关心他们,让他们信服。那些多次进看守所的人比较难管,不服管理的、闹事的要给予重罚,罚完之后给他讲道理;如果有人受欺负,单独找受害人了解情况,避免受害人再受打击报复,掌握情况后严惩违法人员,杜绝“牢头狱霸”。

  南方日报:您在看守所干了这么多年,工作也上了轨道,应该可以不那么操心了。但听说您周末还经常要到所里来转转?

  梁润富:在这个岗位上干,不出事就是最大的成绩。我已经习惯了,反正回到家休息也总要提着一颗心,不如多到这里来走走,发现了什么问题就能快速处置,心里也会舒服一点。而且对周末值班的民警来说,所长在这里,也帮他们缓解了一些心理压力。

  他印象

  细数25年的工作经历,除了此前4年在广州读警校,梁润富的成长、生活、工作,都没有离开连山,经历了7个岗位,每一个岗位都在公安基层单位。而看守所所长一职对他而言,是压力最大的一个。

  这些年来,“躲猫猫”、“喝水死”、“做梦死”等事件暴露了监所的管理问题,由此一次次被推向舆论风口浪尖。采访中,听者能明显感受到梁润富作为一名看守所所长所承受的巨大心理压力,而令人敬佩的是,他的言语中同样流露出一份难能可贵的职业坚守:在这个岗位一天,就一定会做好本职的事,打好这份工。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