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三中全会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一些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改革决策多出于此。“实现中国梦,法宝还是要改革。”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副院长、教授甄小英指出,这是全面推进改革的一次会议,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几个方面,这当然也是大家的期待。
三中全会多出重大决策
谈及三中全会的重要性,甄小英说, “一中、二中全会主要是解决人事问题的,三中全会是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重大经济改革决策为多,四中全会党建内容居多。”甄小英进一步解释说,新班子上任后,首先是作出人事安排,之后就要安排经济、政治等决策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经济建设不是孤立的,伴随着政治体制以及文化、社会等整体推进,因而一般来说,三中全会都是很重要的,历届一般都是如此。
“这是一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中国梦的具有标志意义的会议,将表明中国今后前进和发展的方向及路径。”甄小英指出,改革对我国经济发展、党的自身建设、政治清明,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顶层设计改革众所期盼
“这次会议还强调对顶层设计的改革,这是大家都在期盼的。因为改革到了这个时候,不能是碎片化的改革了,也不是单独一个方面的改革。矛盾纠缠在一起,改革必须是全面的改革。”甄小英说,现在进行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在“四风”问题比较严重的时候,集中一段时间来解决是必要的,但它的常态化、长效化,要求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必须跟上。
甄小英说,经济体制改革,比如市场经济、土地确权等问题以及大家期望的金融改革和对民企放宽“入口”问题。还有行政放权问题,取消众多审批,审批过程中的腐败就会大大降低。小企业的进入不用盖那么多章,中间环节的腐败也会降低。
“现在有巡视组的工作,采取了很多新措施,比如开放型征求群众意见等等,但是大家也担心这种状况能否常态化。”甄小英说,要发展下去就必须从根上解决,必须要政治体制改革跟上。适当分权,权力要适当分解、配合,比如决策权、监督权和执行权的分解,实现互相监督。要解决党政机关的勤俭节约问题,执行起来也要改革,比如人大在预算审议上就要非常具体,三公支出在预算上就要明确卡住,决算也要公开透明,每笔账的支出也要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
晨报记者 韩娜
引航中国发展的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
拉开改革开放大幕
会议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标志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代的开始。
十二届三中全会
1984年10月20日
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
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改革由农村走向城市和整个经济领域。
十三届三中全会
1988年9月26日至30日
为深化改革扫清道路
会议要求把改革和建设的重点放到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上来,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扫清道路。
十四届三中全会
1993年11月11日至14日
勾画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
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
十五届三中全会
1998年10月12日至14日
建设新农村
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
十六届三中全会
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
新任务、新起点
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全面展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
十七届三中全会
2008年10月9日至12日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会议主要议程是研究推进中国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并决定推进城乡一体化。
晨报记者 王歧丰 综合报道
(来源: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