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宁10月27日电(记者赵博 翁晔 胡龙江)当中华书局出版台湾《中华文化基本教材》在大陆掀起“国学教育该当如何”的讨论热潮时,教材主要审订者、台湾政治大学名誉教授董金裕面对媒体追问时,曾幽默地回答“国学在台湾一点都不热,天气倒是很热”。
如今董金裕教授来到“绿城”南宁,与共同出席第九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学者对谈。论及两岸文化交流与大陆国学教育前景,两岸“大儒”们不吝建言。
国学教什么?
在台湾,从小学到高中都有中华传统文化的课程设置。小学阶段,由古书取材,改写成白话故事,譬如因材施教、孟母三迁、孔融让梨。初中阶段,以儒学著作为主,直接摘取文言文,撷成精短篇章,例如《孟子·滕文公下》《礼记·檀弓》。
到了高中阶段,国文课讲授孔、孟、老、庄、墨、韩、荀“七子书”外,基于四书编纂的《中华文化基本教材》以两学年四学期、每星期1课时的形式讲授。
董金裕认为,国学教育是一种“反刍”教育。随着学生年龄的日益增长、人生阅历的逐渐扩展,少年时代熟记于心的诗书义理,将生出越发深切的体会,以及不期然而然的内化,“形成安定社会、促进和谐的一股力量”。
“相对而言,大陆新时期的国学教育处在一个充满激情的开始阶段,各种标准、规范、传授方式等还不够成熟和稳定;尤其是针对当代文化的国学教育,还有很大的不足。”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郝芳华如是说。
国学教育难在何处?
中小学校开办经典诵读、恢复书法课程,各地竞相举行祭孔仪式,电视热播古代文化讲授节目……近年来不断升温的国学热大有喧嚣之势,而其中教育可谓根本。
“国学教育是民族传统延续和自我证明的需要。尤其是在激烈的文化变革之后,国学教育往往起着补失纠偏的作用,能够保证民族文化的立场。”郝芳华认为,基础教育领域的国学讲授更为迫切和重要。
中华书局版《中华文化基本教材》正式引进课堂后,一众名校却因体量浩繁、师资不足,望而却步。有媒体披露,在北京,四中等学校已然放弃教学计划,只有一所民办高中开课授业。
培养能够讲授国学经典的教师方为当务之急。“台湾面临类似困境,高中国文教师虽不乏硕博学位,对于儒、道、法、墨各家学说,也难保样样精通。”董金裕直言,自我充实、在职培训,或许是一时之解;更为系统化的教师培养模式,有待两岸共觅良方。
两岸怎样合力?
加强两岸国学教育交流亦成与会学者呼声。郝芳华建议,集中两岸学术力量和国学教育经验,完善国学理论范畴;加强两岸中小学国学教育合作,充分汲取对方在国学教育方面的经验,形成中小学国学教育共识。
台湾辅仁大学国文系教授赵中伟呼吁,重视儒学之核心“经学”的传承发皇,两岸宜广开“经学”课程,合办学术会议,编纂研究书籍,并设置奖学金鼓励有志之士钻研“经学”。
“要破解知易行难的教学顽症,真正实现传统文化的体悟与践行。”董金裕补充说,让仁义礼智的中华美德在两岸社会都成为“最美的风景”。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