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珠三角缘何惠州最幸福?

2013年10月25日09:10    来源:南方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珠三角缘何惠州最幸福?

  惠州幸福感在珠三角最强,其中群众幸福感更是高居全省首位。根据省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近日公布的《2012年建设幸福广东指标体系客观指标评价报告》(以下简称《客观报告》)与《2012年广东群众幸福感测评调查报告》(以下简称《主观报告》),惠州的幸福指数排名均居珠三角首位,群众幸福感更高居全省首位。

  惠州获得过不少与“幸福”相关的荣誉,包括连续三次获得“全国十佳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等。惠州的经济实力并非珠三角最强,但为何幸福感最高呢?

  数据 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全省最高

  据悉,《客观报告》包括就业和收入、教育和文化、社会服务等关乎百姓幸福生活的10类一级指标,分别进行客观评量,用来衡量政府推动幸福建设的工作。

  在评分中,惠州客观指数综合指数为86.97,珠三角第一,全省第三,比珠三角均分高3.20,比全省均分高3.65。其中的水平指数为81.52,珠三角第一,全省第3;发展指数为110.84,珠三角第二,全省第六。

  《主观报告》包括一个“对个人幸福程度总体评价”的总体问题,和7个类别36个“是否满意”的小问题,还包括2个开放性问答,由接受调查的群众主观评定,用来衡量群众对幸福建设程度的切实感受。

  在评分中,无论群众总体幸福感还是群众总体满意度,惠州的得分均居广东省首位。其中惠州群众幸福感总体评价为88.4,全省第一,比全省均分高5.89;分项总体满意度85.35,全省第一,比全省均分高6.59。

  这两个报告相互独立又互为补充,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幸福度的评价。惠州同时居于首位,既是对幸福感的全面表征,也是对政府幸福建设工作符合民意的肯定。

  分析 惠民举措频出新增财力七成多投向民生

  根据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队相关负责人的分析,在主观指标方面,从调查数据来看,幸福指数,特别是主观幸福感与GDP等指标关系不大,但与个人收入有一定关系。在一定范围内,收入越高,幸福感就越强;但收入超过一定的阈值,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质的生活质量、公平有序的社会环境就会成为人们注目的焦点,也会成为幸福感的显著影响因素。

  惠州的个人收入水平虽然比不过广州、深圳等发达城市,但是惠州的良好生态环境却备受肯定,国家环保部的数据,整个第三季度惠州空气质量排名全国第六,珠三角地区第一。

  民众幸福感的提升,也有赖于城市发展中对于民生事业的重视。惠民是惠州发展的一大特色,,在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进程中,惠州践行“由民做主”理念,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做大“蛋糕”的同时,既要分好“蛋糕”,也要送好“蛋糕”。

  近年来,惠州惠民举措频出,比如在2012年惠州对金山河小流域和水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新建了多家平价商店、惠民自行车上路等等。民生实事的完成离不开财政投入,近年来,惠州坚持民生财政理念,市级新增财力的70%、县级新增财力的50%以上投入民生,从2013年起,这一比例有所提高,市级为75%、县级为60%以上。同时,惠州实施“惠民倍增计划”,确保2017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改革让民生质量持续提高。比如针对老百姓关注的“看病贵”问题,惠州推出“平价药包”制度。在该市惠城区桥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的李先生称:“治疗高血压的平价药包只需15元,除去医保报销后,我只需花六七元,省了不少钱。”

  南方日报记者 罗锐 见习记者 刘强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