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邦展销现场。
托邦产品。
人物简介:
曾铁良,1969年出生于阳山县黄坌镇高陂村。毕业于武汉市纺织学校,曾在纺织系统大型国企任技术员、国内著名电工智能电气企业任销售总经理。现为广东省光电协会监事,中山市清远商会副会长,中山市托邦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
公司简介:
托邦电气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开发、研究、生产销售开关插座、LED照明灯具、智能低压电气的企业,公司地址位于中山市小榄。国内销售产品全部通过国家强制标准3C认证和IS9000质量认证体系,2007年电工行业推荐品牌,2010年中国电工十大品牌,2011年中国建筑工程质量奖,2011年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推荐供应商。现为广东省光电协会理事单位。
格言:
认定了就要坚持努力去做,总有成功的那一天。
曾铁良很健谈。在中山市托邦电气有限公司办公室里,就着一壶英德红茶,他把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创业过程跟笔者分享了一遍,目光诚恳,眼神坚定,诚如他一直的座右铭:认定了就要去做,总有成功的那一天。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如今尽管托邦电气已是行业知名名牌。他还有更宏大的目标:争取做到全国电工行业前三名。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尽管身在中山,但曾铁良对家乡总是有道不完的牵挂和思念,他说最想做的是改变家乡的教育,“知识改变命运。农村的孩子要出头,关键还是在于读书。只有有学问和谋生技能才可以在城市立足谋生,谋求更大的发展”。
本版文/图 魏金锋
执着追梦抱着鸭子抵学费
曾铁良1969年出于阳山县黄坌镇高陂村,高陂村是阳山二个革命老区之一,是解放战争早期的阳山革命圣地。曾铁良的童年就在这革命历史悠久的村庄度过。小时候他不但非常迷恋老人讲革命故事,而且自己对革命前辈的故事也能讲得头头是道。革命前辈为了信仰不怕苦、不怕累的执着精神在曾铁良童年留下了烙印。
家中兄妹三人,他为老大。父亲经常天还没亮就出门,天黑了还没有进家门。曾铁良童年从懂事开始就天天吃稀白粥、蕃薯、野菜,有时晚上会煮一些蕃薯饭,生活非常艰苦。中午晚上放学回家做饭,还要照顾弟弟和妹妹。晚上就听一些老人讲早期革命前辈一些人和事来感染自己。
那时候,曾铁良心中就有自己的的梦想,“一定要摆脱贫穷,出人头地”。曾铁良深知在贫穷落后的偏远农村要摆脱贫穷决非易事,人们每天除了艰难劳作而没别的办法,所以必须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自此曾铁良发奋读书。
回忆起读书生涯,曾铁良说有很多心酸史,有些事至今都让自己难忘。小学一年级时,一个学期读完了,每学期3.5元的学费交不起,曾铁良就将自己家里唯一一只鸭子抱去学校抵学费;由于黄坌中学读完三年都没学英语,以致在阳山中学上高中时学习压力非常大,成绩一直在中下游,差一点造成自卑的性格;读高中时由于家庭困难不能支付三个小孩同时读书,而造成弟妹辍学。
高中毕业后曾铁良考入武汉市纺织学校,学习纺织知识及相关专业技能。期间曾铁良担班长,原来性格内向不善言语,公众场所自我表现能力差,担任班长后性格变得开朗,言语表达交际能力有了很大进步,这为他以后在企业担任企业领军人物及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艰难创业辗转再三定位电工
曾铁良1993年武汉市纺织学校毕业后,被分到清远金泰化纤股份有限公司筹建处,上班约半年,每天的工作基本是在喝茶、看报、聊天中度过。学校毕业后带着美好的梦想进入社会,在这种环境下曾铁良开始进入深思自己的机会在哪里出路在哪里,目标在哪里,他开始寻求突破,寻求新的机遇。
就这样,在1993年12月份,曾铁良到了当时中国最活跃的地区之一顺德,进入当时化纤行业知名国企顺德丽德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学习,工作主要是学习日本、德国引进的设备安装及生产工艺处理。期间顺德人的思维处事方式和生活水平使曾铁良很有感触,曾铁良思维方式在改变,很快向顺德人的理念靠近。通过笔试面试,1994年5月进入已在当时属于行业领导品牌的顺德顾地塑胶公司,职位为销售商务代表。
一年后曾铁良觉得自己的销售技能有一定的提高,就需要寻找一个新实践的平台,通过反复交流,1996年1月份应聘到中山市朗能电器有限公司,任销售经理。“这个公司当时是微小企业,只有20多名员工,在该企业一做就是6年,直至2001年底离开。”
谈到这6年的经历,曾铁良感触很深,他工作上几乎可以说是拼命工作,一心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努力,朗能公司也在这几年里从生存发展到行业领导品牌飞速发展,企业取得了成功。他说感谢朗能老板对自己的信任,给自己一个实践的平台,把自己的思维理念经营思想在这个平台上有效实践,并取得成功,实现了人生阶段梦想。
2001年离开朗能公司后曾铁良寻找自己的创业之路,曾铁良这时也犯很多人都有的错误思想,一个行业做太久了就有了疲态,希望去一个新的行业尝试。这样离开了他非常熟悉的电工行业,去做礼品行业,开了礼品公司。由于没有礼品行业的资源,决策是闭门造车想出来的,在市场的营销活动中连连失误,最终在2003年失败结业。此时曾铁良已用完了以前的所有积蓄还欠了一部分债。这段时间是曾铁良人生低谷期。曾铁良重新整理了自己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路,认为一定要坚定的自己信念,继续走创业之路,一定要坚持去做,总有成功的那一天。
此时中山刚好有一间中小型做开关插座的企业,负债几百万元,面临倒闭。曾铁良与该企业老板见面后一拍即合,全面由曾铁良经营管理该企业,实行股份制,以后共同承担债务,共享发展成果。这时曾铁良面临着很大压力,一进入企业就面临庞大的债务和运转资金。合作后企业原老板已释重担,全部压力转到曾铁良身上。2004年曾铁良又回到了他熟悉的电工行业。通过曾铁良带领企业团队的不懈努力,2007年企业还清了所有的债务并步入发展的轨道,2010年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双方在坦诚、尊重、友好的基础上,企业分开经营,旧企业归原来老板,新企业中山市托邦电气有限公司由曾铁良自主经营。
胸怀大志要把托邦做到行业三甲
谈起创业经历,曾铁良认为每个行业都要用心去做,成功时不要得意忘形,失败时不要气馁,要准确把握行业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努力坚持总有机会。还有一点重要的是把人力资本放在首位,现在人力资本比资金资本更重要。现在他的员工们无论工作多忙,每周末都是休息日,节假日也按照国家规定放假。
当笔者问到,从职业经理人到老板经历了哪些变化时,曾铁良不认为那时是职业经理人,因为职业经理人这个称谓对人的水平要求很高,而那时候还达不到这种要求。但是身份的转变,还是让曾铁良感觉到了自身的变化,“最主要是责任感和使命感不一样了。”他具体解释到。企业老板就是企业的领军人物,领军人物必须有梦想,跟着你的人才会觉得有出头有希望,所以作为企业领军人物的梦想就是企业员工、经销商的希望,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
曾铁良从事电工行业将近15年,一直是那么“专心”、“专注”、“专业”地坚持。当笔者问到曾铁良把自己电工企业在未来的发展如何定位时,他满怀信心说,一定要把自己企业带到国内同行的三甲。但曾铁良也坦言做到决非易事,国内产品同质化,大小企业多如牛毛,温州的低价产品有1000多家企业,顺德中低价产品约有几百家以上,中山、惠州、湖南有几十家相似的企业,竞争白热化。企业站稳都不容易,要突围向前,必须是行业的智者、能者才能做到,虽然困难重重,曾铁良对将来还是信心满满,以后以每年≥25%销售递增为目标一步一步去完成企业的未来蓝图。
成功秘籍企业文化与制度化管理留人才
近几年来,广东地区的企业出现了招工难的局面。在这种大环境下,今年春节过后,托邦的员工流失率却不到1%,这在人员流动频繁的电工行业是少见的,托邦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良好的企业文化与制度化管理相结合的结果”,曾铁良自豪地说道,“托邦已经把企业文化管理融入到员工生活的点点滴滴”。托邦的员工虽然也要加班,但加班不超过晚上7点半,这已经成为托邦的一项自然形成规定。“这样不影响员工的正常生活,员工也能很大热情投入工作,对企业和员工都是有利的,所以别的企业员工都不愿加班,而托邦公司员工都希望加班”。曾铁良这样解释此举的目的。
除此之外,托邦在员工管理的方方面面都力求做到人性化,为员工着想。“很多人对我们公司没有食堂和宿舍感到奇怪,其实这是我们充分尊重员工自由的结果。因为我们的员工来自全国各地,都有各自的家庭,口味不一样,生活习惯也不一样,硬要把大家统一起来是很难做。所以我们把食宿补贴到工资里,由员工自己支配。在成长阶段,企业与员工相理解,坦诚相待,才能够共同发展”。
发展农村教育
打造休闲之都
■建言家乡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曾铁良对家乡总是有一份牵挂和思念,他认为最应该改变的是家乡的教育。由于机制待遇和发展空间等原因,清远很多师资流向珠三角等大中城市,社会重视不足从而教育质量低。每次了解阳山教育的情况,曾铁良都难过,“一些农村学校的教育实在令人担忧,其实大部份老师也想把学生教育好,但现实环境令他们没有办法。这也是很多清远农村学校的现状,而现在城市学校教育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好。这样清远与珠三角比,清远不但输经济还输教育,长远看这一代输下一代还要输,希望政府重视,社会关注,有识之士共同努力改变现状。”
针对清远的城市发展,曾铁良认为,一座城市一个地方要发展,要有好的思路,适合发展的政策,好的工作作风,适合发展的好项目,科学论断决策后就要一直坚持执行。以中山古镇为例,历届政府、领导的政策、作风、方向保持一致连贯。政府和当地居民很包容,只要来古镇做生意的不分肤色、不分地域,无论企业大小古镇政府和居民都欢迎,这样才打造出了古镇灯饰之都,这点值得清远借鉴。此外,目前在外清远人虽然企业领军人物和大企业家不多,但各行各业的杰出人才不少,政府在招商引资,搞特色项目引进人才方面也看看听听“自己人”的建议。
对目前清远的“广州后花园”的定位,曾铁良对此也有自己的的见解:目前整个大珠三角的人都比较富有,不缺钱,人口多,景点也多,不缺乏旅游点,目前缺的就是健康体闲的地方,缺少周末公认休闲的好去处,“现在清远有温泉、漂流、山洞等。这都是旅游景点,是休闲之都配角。那主角是什么呢?发展方向确定以后再去定位吧。如是有一天大家问周末去哪里?一致说休闲之都清远去,这就可以当清远名片了。把握现在着眼未来,我们相信清远市政府、领导智慧和能力,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实现我们清远的梦想。”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