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24日讯 (记者 苏琳) 王红梅是吉林省小有名气的创业典型。王红梅说自己是幸运的,大学一毕业,就找到了工作。因为想做自己的老板,就开起了“小差”——创业办企业。
可是,一没资金,二没场地,王红梅犯难了。
王红梅生活的吉林长春二道区东站街道十委社区妇联知道后,在市、区妇联的帮助下,为她提供了“巾帼小额借款”,支持她创建汽车座垫编织加工厂;借给她一间办公室做编织培训基地,帮助她组织社区妇女学习手工编织技术;在报纸上为她刊登免费培训广告,使她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
十委社区妇联依托社区妇女创业就业服务站,服务社区下岗失业妇女就业创业,通过实施“三个保”、“六个帮”,帮助社区妇女创业就业。“三个保”即社区利用创业就业基地对零就业家庭必保安置,对有就业愿望的不挑不减两天内必保安置、对特殊情况实行必保过渡安置;“六个帮”就是“项目帮参、场地帮选、资金帮筹、技术帮教、执照帮办、困难帮解”。三年来,协调驻社区单位,开发就业岗位860个,安置下岗失业妇女800余人,帮扶妇女自主创业37人。如今,十委社区内的妇女,只要不挑不拣,三天内就可找到一份工作,就业率达到100%,实现了社区“零下岗失业妇女”。
2010年10月,十委社区在全市率先建立了“妇女之家”。社区妇联依托“妇女之家”,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拓展工作渠道,使妇女儿童在十委社区得实惠、普受惠、长受惠。
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十委社区妇联实施了“天网和地网”工程。“天网”是指运用网络系统、监控摄像头和现代办公软件组成的“幸福东站”社会服务管理网络。“地网”就是依靠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辖区居民等“人为”力量的网格化服务网络。
在创建妇女儿童最具幸福感社区中,社区妇联建立了妇女组织“网格化管理电子办公服务系统”,录入了辖区“妇女儿童”等各类基础信息,社区工作人员和妇女姐妹可利用平台查询数据、办理事务,提高了办事效率。结合分片包户、走访服务的工作方法,采取“出门一手抓,回来就分家”的工作方法,实现了社区管理服务全覆盖。
在十委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女性享受上门保姆式服务。社区妇联对60岁以上的老年妇女进行登记造册,并录入微机,了解老年妇女姐妹们的服务需求,实行上门照料服务。社区养老服务员和志愿者经常深入到老人家,陪老人聊天、读报,为老人代办米、面、油等生活物品,帮助老人代交水、电、煤气费等。社区妇联还为80岁以上的空巢、60岁以上的独居、重度残疾老人免费安装了“电子保姆”,直接与社区服务平台、亲属手机及“120”等相联结,实现了电子智能服务。
三年来,十委社区妇联彰显“幸福感”社区建设特色,以关爱妇女儿童为核心,开展精细化服务,为广大妇女送温暖、送亲情、送智慧、送岗位等。打造长春市首家“社区妇女儿童活动之家”,设立日间照料室、孕妇沙龙、准妈妈服务站、心理疏导室、法律援助室、美体健身室等服务工作室,开展了家庭矛盾化解、节能金点子等共计10项家庭化服务;幼儿托管、心理疏导等共计10项亲情化服务,推行课后驿站等共计8项个性化服务,专门征订10余种适合不同年龄段女性的报刊杂志,使辖区的妇女儿童在这里尽享个性化、亲情化、家庭式的温馨服务。
十委社区妇联坚持“家庭矛盾必访、邻里纠纷必访、单亲家庭必访、特困家庭必访、诉讼当事人必访”,整合资源,依托综治中心,建立由街道司法所、民政、计生、派出所等部门参与的妇女儿童维权站,设立反家庭暴力投诉电话、组建反家庭暴力巾帼志愿者队伍,为社区妇女提供家暴排查、普法宣传、法律援助和心理疏导等义务服务,构建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援助网络,打造“零家庭暴力社区”。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