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 (记者 李江涛)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北京大学教授侯仁之先生因病医治无效,10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
记者23日从北大获悉,侯仁之原籍山东恩县(今武城县),1911年12月6日出生于河北枣强县。1932年入燕京大学历史系学习,1936年获文学士学位,留校为研究生,兼做系主任助理。1940年获文硕士学位,继续留校任教并担任燕京大学学生辅导委员会副主席。1946年夏,赴英国利物浦大学地理系留学,专攻历史地理学,其间曾担任留英中国学生会副主席。1949年夏,获哲学博士学位后,于同年9月回国,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其后历任燕京大学副教授、教授,兼任清华大学营建系教授,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全国民主青年联合会常委等职。1952年院系调整后被聘为北大教授,历任北京大学副教务长、地质地理系主任、地理系主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侯仁之是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重要开创者之一,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1950年发表《〈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1962年发表《历史地理学刍议》,率先在理论上阐明了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方法,指出传统沿革地理与现代历史地理学的重要区别,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侯仁之在城市历史地理研究中独树一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科学研究为当代生产建设服务的原则,对北京、承德、淄博、邯郸、芜湖等城市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历史地理研究工作。特别是在北京城市历史地理的研究中,侯仁之根据细致的实地调查和文献考证,从河湖水系和地理环境入手,系统揭示了北京城的起源、形成、发展、城址转移的全过程,以及古代北京城的规划和变化特点,将城市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与首都规划建设结合起来,对北京市城市规划、旧城改造与保护、水利建设等做出了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