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千年瓷都的百年轮回

2013年10月22日16:04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千年瓷都的百年轮回

  新华网南昌10月22日电 对甘肃小伙儿郭刚刚而言,十月又是繁忙的时节。一年一度的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瓷博会)让他往返于会场和工作室之间,白天在展馆外摆摊,晚上则回去烧瓷。许多外地人和郭刚刚一样,为了陶瓷来到景德镇,被称为“景漂”。

  在离郭刚刚工作室不远的湖田古窑,从一千多年前起就同样繁忙。当时街头行人如织,烟囱喷着数尺高的火苗,大量瓷器运进皇宫,或者漂洋过海。这样的盛景从元、明两朝持续到清朝中期。

  由于西方机制日用瓷的冲击和时局动荡,清末的景德镇制瓷业渐露败象。虽然国民党政府以开新厂、建学校来挽救陶瓷业,但见效甚微。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公私合营和现代工业生产改造,景德镇重获生机,在1960年之后的20年,陶瓷产量最高曾占全国五分之一。

  随着计划经济时代的结束,景德镇的国营瓷厂面临困境,上世纪90年代中期便全部关停改制。不少人担心千年瓷都像迟暮的英雄一样,就要退出历史舞台。

  在景德镇度过童年的人类学家方李莉也曾有这样的担忧。她上世纪90年代曾找来老工匠们做口述史,因为“当时我感觉这个古镇的传统手工技艺可能会没有了,在我们面前一点一点消失”。

  今天,景德镇依旧熙熙攘攘,只是柴窑换成了瓦斯窑,老一辈手工艺人和景漂们大有当年“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之势。三代祖传的琢器画坯传承人陈国繁感叹道,“景德镇的根没有断,它又回来了。”

  对瓷都的回归,陈国繁归结为老一辈的坚持和新一辈的创新。陈国繁1980年开始做瓷器,30多年从未间断。“从我爷爷开始就是这样,我们只会做这个,一直要做下去。”从他开始,收徒弟不局限于父传子,外地来的年轻人也能得到真传。

  根据景德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的数据,景德镇年纪最小的制瓷传承人只有35岁,近年新增的传承人都是“70后”。

  从清末至今已百余年,千年瓷都历经沉浮。业内人士认为,景德镇已无法与大型日用瓷企业竞争。借仿古瓷恢复的传统制瓷技艺,以及融合传统技艺的创新,才是竞争法宝。

  黄青是景德镇一家主营仿古瓷企业的销售负责人,其父是仿古瓷大师黄云鹏。她认为,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仍是世界第一,“把仿古瓷这个市场做好就足够”。

  据介绍,企业还和景德镇的陶瓷院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进入良性循环。

  景德镇市政府今年还推出陶瓷名坊园,将手工作坊集中到合理规划的园区,解决管理乱、环境差的问题;并将园区作为体验式旅游项目,以旅游带动人流,推动整个景德镇发展。(参与采写记者:王晨曦 吴锺昊 姬少亭 梁赛玉)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