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大米资料图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转基因,安全吗?”如果回答是肯定的,一定有人会追问“你自己敢吃吗?”最近,就有300多“胆儿肥”的人,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给自己的观点点“赞”。
在湖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举行的“全国首届黄金大米品尝会”上,300多名转基因支持者参加了报告会以及其后的“转基因大米晚宴”。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在会上直言,转基因技术产业化步伐缓慢将是中国的巨大损失。目前,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生产的条件是否成熟?我国对转基因的政策如何定位?
在“转基因晚宴”品尝会现场,一种转Bt基因大米被做成月饼、米糕、米粑和豆皮;而10公斤的“黄金大米”则被熬成米粥,供与会者食用。
组织者介绍,来参加的网友除了差旅自费外,还为活动捐助经费,“大人每人交纳会议费用230元,学生则是50元,嘉宾也不例外。”此前共有260名网友在网上报名参与活动,但当天275人的会场人满为患,不少人是携带家人前来。
网友:一直对这些科学很感兴趣,上海的品尝会我也参加过,这也是我第二次参加。这次刚好也周末嘛,就带宝宝一起来,支持科学,从小做起。
网友:第一,我觉得很有意义,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这个已经被国际主流科学界公认。这个事实在我们中国竟然还有一些相反的意见,当然我不是说相反的意见不行,可以有相反的意见,但这个相反的意见左右了大众的思维。比如我老婆说转基因肯定不安全,我说你对这个东西了不了解,说出一二三,她根本就不了解。我带她来参加这个活动,也是想让她了解这个东西。然后你才知道它到底是有害还是没有害。
转基因水稻产业化,在安全性上是否已经成熟?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张启发在现场明确表示肯定。
张启发:十几年,做安全性评价也是在探索当中度过的,刚开始做的时候,国家也没有具体规定这个评估应该怎么做?安全性的评价怎么做?我们找到湖北省疾病预防操作中心,做了这么一些实验。这几项急性毒性、三项致变、传统致畸、三代繁殖、大鼠还有慢毒性、200只大鼠106周致瘤试验,这些实验比现在国家法规规定的要求多许多,比世界上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都多很多。后来农业部说,你请人做的不算,我们按照新法规、新标准做新试验,独立做,你们提供稻米,这是得到的结果:转基因抗虫水稻与非转基因水稻具有同样的食用安全性。
就在院士、专家为转基因作物正名的同时,也有组织称,转基因水稻一旦在中国商业化而大面积种植,通过基因漂移作用,将对我国野生水稻品种带来灭顶之灾,而食用转基因大米对人体的影响目前也是尚无定论。此前受到社会关注的黄金大米人体试验事件是转基因食品公信力上的“一朵乌云”。
对“黄金大米”事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表态,问题出在试验程序不合法,既没有经过农业部的转基因产品实验安全评价,也没有经过人体试验必需的伦理委员会批准,而黄金大米本身是安全的。
另一个在网络上流传的说法则是,“我国对转基因的态度还不明确”。实际上,我国政府对于转基因技术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十六个字:加快研究、推进应用、规范管理、科学发展。在我国,大力推进转基因技术与产业发展是国家战略。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农业部已经通过官方网站上“热点专题”的“转基因权威关注”栏目,主动公开了农业转基因生物相关法律、法规,安全评价标准、指南、转基因生物安全审批结果及相关安全评价资料,包括审批项目名称、编号、研发单位及有效期等内容的审批清单,也包括了转基因安全委员会工作规则、委员名单,并依照公众申请,按照国际惯例依法公开了安全评价的结果及相关资料。
截至目前,我国共批准发放7种作物安全证书,分别是耐储存番茄、抗虫棉花、改变花色矮牵牛、抗病辣椒、抗病番木瓜、转植酸酶玉米和抗虫水稻。国际公认,我国的转基因审批流程比美国更严格。张启发直言,转基因技术商业化步伐的缓慢将是中国的巨大损失。
张启发:2009年,我估计产业化至少是四年,今年是2013年,正好是4年,但是今天我觉得跟我们2009年相比,是更远了。无法实现转基因水稻的产业化,我个人认为是错失重大机遇。如果再这样做下去,研发在投入,知识产权的比例也越来越大,但是我们产业老是做不动,这对我国来说非常不利,甚至比那些东西没有做起来还糟糕,花了那么多的钱。(记者 沈静文)
(来源:中国广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