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逐梦中国:让“新工人”活得更有尊严

2013年10月20日10: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逐梦中国:让“新工人”活得更有尊严

  中新社北京10月20日电 题:让“新工人”活得更有尊严

  作者 吴斌

  今年的人大和政协会议前,有代表向大会建议,将“农民工”的称谓更名为“新工人”,以表示对该群体的尊重。

  在为新工人演出、帮助他们维权10余年后,新工人艺术团创始人之一的许多如今憧憬着他的中国梦:“让新工人在城市活得更有尊严。”

  2002年5月1日,新工人艺术团在北京成立,其宗旨是“为劳动者歌唱——用歌声呐喊、以文艺维权!”据统计,成立至今10多年来,艺术团坚持奔赴中国多个城市的建筑工地、工厂和工人社区等聚集地,义务演出超过500余场,直接受众30余万人。

  而在这10余年间,中国的新工人先后遭遇收容遣送、维权难、教育水平落后等问题。许多曾在帮助盲人工友讨薪时,目睹工友被老板从劳动局门口强行带到派出所后,又被老板“恶人先告状”。尽管他们据理力争,联系媒体报道,却在大半年后才讨回2000多元人民币的工资,这次经历让他记忆犹新。

  有感于新工人的遭遇,许多在艺术团成立后创作了歌曲《打工号子》,借此唱出新工人的心声。

  在这之后,以新工人为主题的文化不断涌现。如位于北京东北五环外、聚居着近2万名外来打工者的皮村,出现了一座由几间闲置厂房改造而成的“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在大约300平方米的平房内,摆放着打工票据、暂住证、工资欠条等由全国各地工友捐赠的约2000件展品,博物馆虽然简陋,却井井有条,呈现了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打工文化的变迁。

  “没有我们的文化就没有我们的历史,没有我们的历史就没有我们的将来。”许多说,工友们一般看不到自己的生活,把生活放到一个展览中,能让他们重新认识和思考自己的生存价值,找到打工群体的“存在感”。

  “每一个现代化城市,都是一座打工博物馆。”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在博物馆的留言薄上写道,他也是打工文化逐渐被社会认可的见证者。去年和今年初,崔永元连续担任由新工人艺术团主导、为全国工人打造的“打工春晚”的主持人,晚会经电视台、网络等媒体报道后广为人知。

  如今伴随着打工文化的走俏,许多常驻北京皮村的新工人正在迎来更有尊严、有保障的生存环境:去年皮村成立了工会,主要帮助工友维权;对新工人的职业培训也已展开;“同心实验学校”正努力让打工子弟接受良好的教育;北京朝阳区图书馆捐赠了大批书籍给工友阅读。

  许多和同事憧憬着,将来能在没有户籍限制的城市里,和工友一起生活得更有尊严。“我们以此作为一辈子的事业。”许多说。(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