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昆明10月19日电 (记者张帆)“湖若被污染了,发展还有什么搞头?”持续稳定保持境内抚仙湖一类水质,现已成为云南玉溪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把标尺。新的项目,暂停审批;原有项目,重新审核……玉溪出重拳整顿低质增长的开发:所有项目为生态保护让路!
抚仙湖是我国蓄水量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相当于为13亿人每人储备了约15吨淡水资源,是玉溪市和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年接待游客500万人次的风景旅游胜地。然而,低质增长的旅游开发对生态脆弱的抚仙湖是一种杀鸡取卵式的破坏。
不能过度消耗生态资源!今年6月以来,针对媒体曝光的抚仙湖旅游开发中存在的破坏环境、水土流失、违规上项目等问题,玉溪市采取了多项措施,适度开发高端旅游,走精品集约路线,提高准入门槛,构建可持续的保护投入机制,以资源聚财,以资源护湖。
充沛的蓄水量与极端脆弱的生态,如此矛盾地聚集在抚仙湖。玉溪把目光投向研究、制定抚仙湖流域的保护与开发规划,摸清环境容量,为开发强度及项目监管提供刚性依据。
既严格准入机制,又完善退出机制。对抚仙湖开发用地,签订协议到依法取得土地期间收取项目保证金,土地出让时根据用地性质征收抚仙湖保护治理专项资金,企业还要参与环保建设并履行社会责任,以此大幅提高准入门槛。
(相关报道见第三版)
《 人民日报 》( 2013年10月20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