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八步沙林场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距甘肃省古浪县城东北30公里。三十年前,这里曾经是荒芜人烟,风沙肆虐,沙丘每年以10米的速度南移,严重侵蚀着周围的村庄、农田,甚至威胁着周边铁路和公路的畅通。有六个老汉挺身而出造林治沙,在异常的艰辛条件下,让绿色生命扎根在沙漠中。
同期:甘肃八步沙林场场长 郭万刚
我们的父辈们就从中得到一个启发,说假如我们这一代人把八步沙治不住、管不住的话,将来30年-20年之后我们的祖孙后代就没饭吃了,所以我们的父辈当时都是村委会的主任、村民小组的组长这类的人,他们就联合起来说一定要把八步沙治住。
解说:随着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启动,古浪县出台了“谁受害、谁治理、谁经营、谁受益”的治沙政策。在这政策的引导下,郭万刚的父亲郭朝明和同村村民贺发林、石满、程海、罗元奎、张润源六位年过半百的老人几经商量之后,主动向当地政府请缨,以联户承包的方式治理八步沙沙漠。
同期:甘肃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之一 张润源
当时造的时候非常困难,光秃秃的一片沙漠,当时造林81年秋季造上的林,造了1万亩,到了第二年82年春季一场大风就把60%-70%的苗子刮坏了,因为那时候没有这些植被,也没有草,苗子被风刮走了我们六个老汉就后悔地说,秋上栽树春上一场风就全部刮完了。
解说:三十多年来,六老汉和他们的后辈们,从零起步,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以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和坚韧的毅力坚持治沙。如今,六老汉中三位老汉已经悄然离世,根据老人们的遗愿,他们被安葬在了八步沙,永远地留在了这片他们热爱的绿洲,两位老汉因年事已高身体欠佳回家静养。
同期:甘肃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之一 张润源
这些年也确确实实三十多年了,不过有的老汉走的早些,但是他们的后代们接上以后是,全是年轻人,脑子要比我们这些老汉充足,对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对整个环境来说,他们比我们开放得多,开通得多,所以做这个活,他们思想觉悟也高,眼界也大,把八步沙造了几万亩之后,这几年没地方造,又开发了一个到黑岗沙那里去,那边现在也有10多万亩呢,所以年轻人精神还好!
解说:如今,72岁的老汉张润源依然奋战在治沙的一线,每当八步沙林场有新的变化,他都会来到其他几位老汉的墓前或家中讲讲八步沙的新变化。张润源觉得,治沙的队伍并没有因为几位老人的病逝和退出而停止,他们的后辈们及时补上了老汉们的空缺全力治沙,这样的延续,伙伴们知道了一定会很高兴。
同期:甘肃八步沙林场场长 郭万刚
我是1982年顶替父亲来到这个八步沙,和五位老人一起治沙,直到现在已经有30多年了,通过30年的治理,我们这个八步沙南北长度是8公里,东西宽是10公里,占地面积是7万5千亩,通过我们两代人30年的努力,已经得到了彻底的根治,在这个当中,我们完成治沙造林7万5千亩,封沙育林是7万5千亩,现在通过多年的努力,八步沙已经彻底治理好了。
解说:八步沙治理完了,六老汉两代人治沙的脚步却没有停止。他们又相继承包了距八步沙25公里处的黑岗沙、大槽沙,开始了新一轮的治理工作。
同期:甘肃八步沙林场场长 郭万刚
通过30年的治理,把这个八步沙彻底治理完以后,从2003年开始,我们又承包了离八步沙25公里以外的黑岗沙,这个黑岗沙占地面积是11万5千亩,通过我们10年的艰苦努力,已经达到了治沙的目的。从今年秋季开始,我们想着再重新承包一批沙漠。
解说:治沙难,守住绿色更难。如今,随着封育造林面积的逐年扩大和两代人年龄的逐渐增大,未来如何管护这片林子,是两代人共同的担忧。不过,第三代人的成长也让前辈们看到了希望。
同期:甘肃八步沙林场场长 郭万刚
我们如何把八步沙、黑岗沙管下去,我今年62岁了,人终有一老,我们现在打算也就是六老汉的心愿吧,现在他们每个家庭的成员不管是儿子也好,还是其他成年人已经没有到其他地方去而放弃八步沙,他们已经继承了八步沙的管理,在我们八步沙来说,目前还是第二代、第三代人,可以说第三代人已经勇敢地挑起了八步沙的重任,他们现在正年富力强,才40岁左右,我觉得他们最少还能干20年左右,管住八步沙。到以后我希望他们的子女也要继承我们的意志,把八步沙永远管下去。
新华社记者范培 甘肃古浪报道。(完)
主持人:30多年的苦斗,终于换来了八步沙的绿色。六老汉的身影渐渐远去,但他们的后辈站了出来,八步沙没有因此失去绿色,子孙们接过了接力棒,继续治沙,这片绿洲将永葆绿色,六老汉的生命也会永远绽放在八步沙这片沙漠绿洲。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