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赛前最后的橄榄球训练。
■健康城市 美丽增城
全国七人制橄榄球青年锦标赛今天正式在增城揭开帷幕。星罗棋布的绿道、掩映在绿树中的现代化厂房、风景如画的增江画廊,让来到增城参赛的运动员和观战市民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增城以打造“中国橄榄球之城”为抓手做大橄榄球体育产业链,正是发展生态文明、培育壮大生态经济的生动诠释。增城正在把全区域1616平方公里都纳入城市副中心进行规划建设,把发展生态文明与关心人民福祉、造福子孙后代、追求民众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
科学规划 探路新型城市化
传球、接球、抢球、加速跑……在位于增城市区的体育场里,一群手抱橄榄球的球员正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开赛前的最后训练。
体育场周边,宽敞的道路、高耸的大楼、密集的车流一下子就让人感受到了都市的味道,图书馆、广场、商场、公园等完善的配套生活设施营造了宜居的环境。
从这里驱车一路向北,道路两旁绿树成荫,中央花带色彩斑斓,在这样的道路中行车犹如进入了森林走廊,原生态韵味十足的农家乐、游人骑自行车在绿道中,可体验到北部就是享受休闲健康生活的地方。
而向南去往新塘等工业重镇,现代化的厂房、川流不息的运输车辆,描绘的则是一幅热火朝天的工业生产画面。
如此清晰的城市产业分布让每一位初到增城的人都能了如指掌,也为橄榄球在这座城市的生根发芽、蓬勃发展提供了科学的规划支撑和强大的产业支持。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一部部长、中国橄榄球协会秘书长刘荣耀此前介绍,橄榄球运动是一项激烈对抗的有氧运动,只有清新的空气、宜人的气候才利于运动员的发挥和身体健康,因此在挑选橄榄球比赛城市时首要考虑生态因素。
近日获规委会审议通过的《广州市增城副中心规划》拟将增城建设成“生态水城”、“四季花城”、“田园绿城”,壮大生态经济,完善城市服务功能设施,建设高品质、低成本、产城融合的城市副中心。规划赋予增城五个发展定位:国家低碳发展示范区;广东省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珠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及职业教育基地;珠三角东岸地区交通枢纽;广州东部生态宜居宜业新城。
按照规划,到2016年,增城地区生产总值要达千亿元以上,实现高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5%左右,生态旅游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7.5%左右,城市化率将提高到70%……
科学的城市功能布局搭建起全面对接大广州、辐射全区域的城市空间骨架,更指向一条生态、休闲、智慧、幸福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围绕实现理念目标,增城确立了重点突破大生态、大交通、大产业、大管理和美丽乡村“四大一美”的战略举措。
“增城不复制大城市发展路径,不拼高楼,不拼人口规模,而是比拼环境、消费档次、幸福指数。增城的发展不是简单承接广州的人口和产业,而是打造一个辐射珠三角的城市。”广州市副市长、增城市委书记曹鉴燎表示,增城的发展理念是生态、休闲、智慧、幸福,最后落脚点是让老百姓感到幸福,把增城建设成最具岭南特色的水城、花城、绿城。
橄榄球及其代表的运动休闲产业将成为这座城市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创新路径,清新的空气、良好的生态环境、四通八达的大交通网络将成为橄榄球运动发展壮大的最佳土壤……可以说,增城将它的智慧创新、生态优势、休闲气息和幸福惠民定义在了这个小小的橄榄球里。
产业升级与生态文明建设并举
小楼镇的观音山上,以仙姑传说为元素建设的主题花园——“仙桃源”中生机盎然,成片桃树、樱花树纵横挺立、错落有致,让人耳目一新。“增城市民明年不用去武汉看樱花,到小楼镇的仙桃园就可以看到漫山遍野的樱花了。”小楼镇有关负责人说。
以“花园工程”为引领,小楼镇通过完善公共配套设施,进一步提高发展现代产业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加速打造休闲小镇。
在增城全市,“花园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按照计划,增城今年底将初步建成1000亩的甘泉花园(别名“花花世界”)、100亩挂绿荔枝园和200亩荔枝博览园;以此为核心,每个镇街各建设一至两个200-800亩的花园,令社区、企业、道路和景区公园全面“绿上添花”。背靠着这山花烂漫、绿树成荫的花园,各镇街还将建设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橄榄球场,让老百姓可以在酣畅淋漓的橄榄球运动中感受这项运动最真实的魅力。
生态文明建设不能就生态论生态,而要和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态需求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增城在“打造中国橄榄球之城”的战略规划中,正在从生态建设和满足老百姓的文化、精神等需求之间寻找最佳的契合点。
在增城市副市长叶鸿看来,发展橄榄球运动背后蕴含着一条庞大的绿色是产业链。她坦言,最初促成增城打造橄榄球之城的契机是去年5月实地考察香港橄榄球国际邀请赛。“短短两天的赛事,整个香港住房入住率提升了百分之三百,为当地经济带来四千万美金的收益。比赛第一天,仅卖啤酒就卖了一千多万。我们看到了橄榄球运动背后强大的产业能量,对经济、文化、旅游、交通等都具有强大的拉动力。”
在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英、美等地,橄榄球运动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体育运动,并在全社会形成了一个相当大的橄榄球产业。在美国,与排名第一的橄榄球运动相比,国人非常熟悉的NBA篮球运动只能排名第四位,其球迷数量与关联体育产业规模均远远不及橄榄球。增城发展橄榄球运动,正是为了抢占橄榄球运动休闲产业的发展先机,并为广州城市副中心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借力橄榄球,做大体育产业链,是增城产业转型升级与生态文明建设齐头并进的一个缩影。增城的决策者深刻认识到,只注重生态保护,不发展生态经济,生态文明建设难以持久,培育壮大生态经济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建设广州城市副中心的基础,更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的保证。
“好环境吸引好项目、优生态衍生优经济”。增城谋划发展高品质的生态经济,突出生态型、低密度和高质量的理念,规划建设了总部经济区、金融集聚区、休闲美食街区,广东省金融交易结算中心、广州农村商业银行金融产业园等。今年上半年,低碳环保的天安科技总部经济园区、投资27.96亿元的工信部电子五所总部新区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落户并陆续开工建设;广本增城第三工厂48万辆整车生产线、广本发动机厂、广本自主研发中心、北汽华南生产基地正加快建设,明年建成投产;投资10亿元的阿里巴巴华南物联网营运中心等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
生态经济惠及老百姓、拉动农民增收的民生效应也在显现。在增城北部生态旅游区,不少美丽的村庄摇身一变,逐步改造成为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村或农家乐。增城的名优农家特产如荔枝、丝苗米、迟菜心、乌榄、正果腊味、黄塘头菜等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周边的游客在返程中都将汽车的后备箱塞得满满当当,也让这里农民的荷包越来越鼓。越来越多的农民“洗脚上田”,在商贸、旅游等领域施展才能,成为增城生态经济发展战略最早最直接的受惠者。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