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乌鲁木齐10月18日电(记者杜刚、符晓波)新疆青河县查干郭勒乡萨尔布拉克村距中蒙边境线约4公里,是离边境线最近的一个村子,素有“中蒙边境第一村”之称。村里46户人家230多人均为哈萨克族牧民。不同于往年的古尔邦节,今年村民们有了明亮的电灯、转起来的洗衣机、抽出井水的电动水泵。
2012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土坯房。2012年11月,青河县政府在萨尔布拉克村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了46套安居房、崭新的公路、围墙、棚圈等。美中不足的是,安居房只配备了太阳能发电装置,一天只有2个小时的电力供应,遇到阴雨天,几天都没有电。这让洗衣机等家用电器成了摆设。
让萨尔布拉克村牧民民高兴的是,新疆电力公司于今年6月投资398万元,经过100多天的施工,在古尔邦节前两天即10月13日把电送到了萨尔布拉克村。
努尔别克是萨尔布拉克村的主任,他刻意选择在通电的这一天举行儿子的割礼仪式。努尔别克宰了一匹马和两只羊,私人宴请全村村民,但他拒绝了村民们的礼物。“全村通电就是我今天收到的最大的礼物,也是对我儿子割礼最好的祝福。”
牧民巴合提汗在政府的资助下,于今年9月底在自家的院子里打了一口深度20米的机井。村里通电当天,当电动水泵把清澈干甜的井水抽上来时,前来围观的左邻右舍们兴奋地跳起了舞蹈。“以前没有电,打不了机井,吃水必须要到2公里外的河里去拉,不但辛苦,也不卫生。”巴合提汗说。
萨尔布拉克村在通电后,移动公司的基站终于起到了作用。牧民赛力克拜考虑入手一部手机,方便与在黑龙江读书的孩子通话。
牧民巴哈提古丽嫁到萨尔布拉克村已经5年了。因为没有电,陪嫁的彩电、冰箱和洗衣机都没有拆封,全部整整齐齐地存放在卧室。通电后,巴哈提古丽乐了:“以前村里没有电,洗衣服都得用凉水。现在有电了,可以用洗衣机了。以后不管冬天多冷,我再也不会为洗衣服发愁了。”
不过最高兴的还是孩子。三年级的学生戈梅说,以后放学回家,可以开电视看喜欢的《小侦探柯南》,而不是只听爸爸弹冬不拉。
作为一村之长,努尔别克对通电后的萨尔布拉克村有了更大的期望。“村子可以开发边境旅游业、养殖业等,村民们通过手工编织、奶制品加工等可以发家致富。”努尔别克兴奋地说,“如果没有通电,这一切都无从谈起。”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