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海洋渔业比较发达 渔业资源和劳动力面临困境

2013年08月03日18:2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人民日报驻泰国记者 孙广勇 韩硕
在泰国湾捕鱼的泰国渔船。人民日报记者孙广勇摄
在泰国湾捕鱼的泰国渔船。人民日报记者孙广勇摄

从曼谷向东南方向驱车200多公里,沿着泰国湾修建的公路不时可以看到海滨和椰树,和不少销售海货的大小店铺。泰国湾是泰国重要的海洋渔业基地,在该国领海内收获的海渔业产量有60%来自泰国湾,其余的来自印度洋。为了促进海洋渔业的发展,泰国设立了5个渔业研究与发展中心, 对不同地区的渔业资源、捕鱼工具、渔业生产等进行研究和指导,其中4个负责泰国湾的渔业研究与发展,另外1个负责研究印度洋渔业。

在位于罗勇府的泰国湾东部渔业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心主任拉达娜告诉人民日报记者,泰国渔业的年产量约为300-400万吨,其中160万吨为海洋渔业,占50.61%,而淡水渔业更侧重于养殖。设在罗勇府的泰国湾东部渔业研究与发展中心负责周边四个府的工作,此外,每个府都根据地理位置不同设有渔业局、淡水渔业、海洋渔业、沿海养殖等不同部门。

谈起泰国渔业的整体情况,泰国渔业厅海洋渔业研究和发展局局长玛诺对人民日报记者说:“泰国渔业分为淡水渔业、海产业和养殖业。淡水业就是捕捞淡水生物,海产业为海洋捕鱼,养殖业主要为在笼子里养殖虾蟹、在池塘里养鱼,主要用于商业。”他表示,泰国海洋渔业每年产量的少部分用于出口,出口的大部分来自养殖业,其中养殖的虾占大部分。从海洋里捕捞来的海产品,少部分经过简单加工后便出口到国外,比如将捕捞的鱿鱼冰冻好后出口,而大部分主要用于国内消费。

泰国海洋渔业比较发达

清晨7点,在工作人员巴瑟的带领下,记者来到罗勇府的最大港口,港口内密密麻麻停满了各类渔船。巴瑟告诉记者,早上是渔船返航送鱼的时间,这时候码头最是热闹。记者看到长长的港口分为二十多个码头,每个码头都停靠了3、4条大船,正在从船上卸下各种鱼类。船员把滑板搭在船上,把一箱箱的鱼顺着滑板滑下,空气中有着淡淡的鱼腥味道,十分新鲜,收获多的就直接用吊索把装满鱼的大桶从船上吊下。码头大棚下,摆了几排桌子,几十位工人把鱼类进行分拣,卖给早早等待的货主,用集装箱送到各个市场。

记者看到渔船上卸下的最多的是个头不大的小海鱼,晒干后炸成鱼片,或者生产鱼露等产品,也有一些大的鱼类,甚至可以看到1米多的金枪鱼,一条就可以卖上2000泰铢(1美元约合30泰铢)。一位渔民指着附近的几栋别墅告诉记者,“罗勇府有近1800条渔船,其中一半是20、30米的大船,和码头一样,都由不同的公司经营,收入颇丰,船老板可都是有钱人。”

根据人民日报记者了解,泰国的渔船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家庭捕捞的小渔船,一般10来米长、两三个人作业,第二类是商业渔船,价值3、4千万泰铢,一般30米长,船上有几十个水手,出海一次要好几天。在港口停靠的都是商业渔船,小渔船大部分停在渔民家附近。一条商业渔船的老板孟坤乐呵呵地和记者聊了起来,这次出海四天,捕捞到了7万公斤的鱼,以平均价格每公斤15泰铢计算,大约可以卖100万泰铢。

谈起捕鱼秘诀,老板悄悄指了指大船旁边的几条挂满灯泡的小船,还有地上放着的大渔网。巴瑟告诉记者,商业船出海一般有一条母船和几条小船组成,小船用灯光吸引鱼群,当鱼群达到一定数量时,大船环行一周,把深50米、长500米的渔网撒下、直抵海底,把这个圆柱体内的鱼类统统捞上来。这样的撒网收网每晚至少3次,每次2小时,正好到清晨返回港口。

虽然船老板不愿意告诉记者有多少利润,但是巴瑟帮助记者算了一笔账,大船每天耗油500升、小船200升,加起来大约1000升汽油,按照每升26泰铢计算,总计油料支出10万泰铢,加上冰块、食物,以及水手工资等支出,还能赚几十万泰铢。但是巴瑟说,这种是用小船照明、环网捕捞方法仅限于在深海使用,在近海是禁止使用的,以保护海洋渔业资源。

泰国渔业厅海洋渔业研究和发展局局长玛诺告诉人民日报记者,泰国全国渔民数量为 93512户,共有渔船 58678 艘,大部分从事海洋渔业,这些渔船在泰国的可工作海域为 94700 平方海里,主要作业区域分为泰国湾海岸和安达曼海域,其中 66%在泰国湾海岸,34%在安达曼海域。根据泰国渔业厅的数据,2009年泰国海洋渔业捕获量为 167万吨,其中51.54%为活鱼,28.18%为鱿鱼类,6.64%为虾类,3.29%为如蟹类、贝壳类等其他类。泰国大部分的海产用来满足国内消费,有少部分出口,主要出口到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渔业资源急剧减少

根据人民日报记者了解,虽然商业渔船通过各种手段仍能捕捞到大量鱼类,但是传统渔船捕获的数量越来越少。在泰国湾沿岸捕鱼的猜武对记者抱怨说,在海上漂了大半天,才捞到几公斤鱼,而且都是价钱不高的小鱼,值钱的金枪鱼等早就捕不到了,不知道以后怎么办?他还告诉记者,“南部的春蓬府正在推广沉入渔船、水泥框,给鱼类制造生存环境,那边的渔民不用到深海捕鱼,也能养家糊口。如果全国都是这样,就好了。”

巴瑟对记者说,泰国湾东部渔业研究与发展中心的考察船刚进行了一周左右的海上调查,涵盖泰国湾东部海域,到达柬埔寨水域,调查结果显示渔业资源匮乏,不少渔民表示捕获量减少。调查数据显示,泰国湾深海的渔业资源减少了23%,浅海减少了30-40%,渔业资源急剧减少已经成为泰国海洋渔业必须面对的最大威胁。

玛诺局长告诉人民日报记者,1960年以后,泰国渔民开始使用拖网技术进行捕鱼。此前捕捞用的工具都是如撒网、围网、钓鱼等小工具,区域集中在码头或堤岸,并没有用于商业方面。但随着这一技术的普及,使得渔业资源从1982年起开始减少。

为了调查海洋生物资源的数量,泰国渔业厅通过拖网渔船进行了持续考察,并由单位捕捞效率量得出了海底海洋生物资源的变化。调查结果显示,1961年-1973年间,泰国湾内可捕捞的水生物资源数量急速下降,从298公斤/小时降至51.92公斤/小时,而如今仅为18.85公斤/小时,这显示出泰国的水生物资源不断减少的趋势。玛诺表示,由于渔民一直在超前消费水生物资源,使得管理部门担忧水生物资源开始遭到急速的破坏,水生物资源多样性减少、品种也逐渐稀少。

在泰国全国几万条渔船中,大型商业渔船就有18000条,拉达娜告诉人民日报记者,“泰国从1972年开始限制渔船数量,但是真正严格执行始于1982年,目前已经停止颁发商业渔船许可证,并且限制捕鱼工具。但是,渔业厅仍然不时查扣到非法船只和捕捞工具。”

泰国湾东部渔业研究与发展中心研究员必亚措忧虑地说,如果渔业资源减少,渔民在单位时间、单位海域捕获量势必减少,渔民必须花费更多时间、到更大的区域捕鱼,无形中增加了支出,并将形成恶性循环。但是一些渔民只考虑眼前利益,希望每次尽量多捕鱼,这对渔业资源造成伤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泰国渔业厅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控制这种情况,以恢复海生物资源。在控制渔船、渔具的同时,还划定了禁捕区和禁捕时间,并通过投放鱼苗等方式进行资源补充。但相对于渔业资源的迅速减少,这些措施收效并不明显。

面临劳动力严重缺乏困境

泰国湾渔业资源的减少迫使更多的渔船到其他地区捕鱼。玛诺对人民日报记者表示,“泰国海洋渔业中的80%来自泰国领海内的渔业资源,但随着本国海域鱼类资源的减少,一些船只到其他国家海域捕捞,主要集中在邻国的专属经济区内。”目前,在泰国外的其他海域作业的渔船大概有 3000-4000艘,如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尼、越南、菲律宾等海域,远的要到印度洋那边去,例如印度、巴基斯坦等国海域。

记者前往采访的罗勇府与柬埔寨的西海岸很近,就有不少渔船前往柬埔寨海域捕鱼,巴瑟告诉人民日报记者:“泰国的大渔船,远的可以航行10个小时前往柬埔寨海域,以每小时10海里的速度,大约可以到达100海里外的柬埔寨水域捕鱼,这些大渔船一般每月向柬埔寨交15万泰铢的费用。”

玛诺对人民日报记者表示,前往他国海域捕捞前,渔民都要向泰国相关部门提出申请,待批准后才能前往进行捕捞作业,因此一般不会发生纠纷。而且在相邻海域,还有泰国海军负责监管,防止渔船没有得到允许就去别的国家进行捕捞。在国际合作上,政府主要向渔民提供科学研究、信息交流等方面的帮助,具体事项由相关企业进行。东盟还专门设立了一个渔业部门,用来管理东南亚国家共同发展渔业,共享各种研究调查资料。玛诺表示,如果不同国家的渔民出现纠纷及争执,或者渔船违规被抓,将会诉诸法律层面,泰国外交部将会出面参与调解解决,渔业纠纷尚未对泰国与相关国家的关系造成消极影响。

但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泰国湾不同国家之间的非法捕捞仍然猖獗。在罗勇,记者就看到泰国方面扣留的越南非法渔船。巴瑟告诉人民日报记者,除了个别泰国渔船非法赴柬埔寨捕鱼外,泰国也面临非法渔船的困扰,经常有越南渔船进入泰国湾泰国水域,这些渔船都是大船,渔政船难以应付,一般由泰国海军负责处理,多的时候甚至有数百艘外国渔船非法捕捞。

除了渔业资源减少,以及不同国家渔船相互非法捕捞外,劳动力缺乏也是泰国渔业面临的严重问题。人民日报记者在罗勇采访时,无论是在渔船上,还是码头分拣处,还是养殖场,基本听不到劳工讲泰语,因为都是柬埔寨和缅甸劳工。在罗勇附近的班沛镇,集中了很多渔船和渔业加工部门,记者在集市上和街头看到很多外籍劳工,一位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班沛仅有几十万人口,但从事渔业的外籍劳工就有好几万。”

渔船老板孟坤告诉人民日报记者:“由于太辛苦,泰国人很少干水手的活了,泰国湾东部紧挨柬埔寨,船上的水手都是柬埔寨人,而泰国湾西部的水手多是缅甸劳工,虽然不到一万泰铢的工资不高,但是船主最担心水手跳槽,所以要不间断的保持船只运营,防止跳槽。”在一些渔船上,记者看到一些十几岁的孩子在工作,孟坤说:“为了解决劳动力短缺,一些渔船甚至雇佣非法劳工和童工,很多从业者都希望政府在劳工政策上提供便利,以吸引更多的外籍劳工。”(本报曼谷8月3日电) 

【1】【2】【3】【4】【5】【6】【7】【8】【9】【10】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