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行動,共創美好未來

——寫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七次峰會即將舉行之際

本報記者  管克江  王雲鬆  閆韞明  劉  慧

2022年11月13日08:1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應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總統佐科邀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11月14日至17日赴印尼巴厘島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七次峰會。二十國集團是國際經濟合作主要論壇和全球經濟治理重要平台。當前,全球抗疫和經濟復蘇正處於關鍵時期。習近平主席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七次峰會必將為國際社會共同應對挑戰、促進疫后復蘇凝聚新共識、注入新動力、指明新路徑。

登高望遠,倡導二十國集團團結合作

“二十國集團承載著世界各國期待,使命重大。我們要努力把二十國集團建設好,為世界經濟繁榮穩定把握好大方向。”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上的開幕辭中這樣強調。

從2013年起,習近平主席連續出席或主持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習近平主席著眼時代發展、把握歷史大勢,就推動二十國集團合作、加強國際宏觀政策協調等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二十國集團舞台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中國印記。

這是總攬風雲、運籌經緯的中國主張——

二十國集團成員匯聚了全球主要發達經濟體和新興市場經濟體,經濟總量約佔全球的85%。在國際體系變革的關鍵階段,二十國集團加強政策協調與合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有增無減。

“要把二十國集團建設成穩定世界經濟、構建國際金融安全網、改善全球經濟治理的重要力量”﹔“真正成為世界經濟的穩定器、全球增長的催化器、全球經濟治理的推進器,更好造福各國人民”﹔“二十國集團要確定目標、指明方向、發揮領導力”……習近平主席提出一系列倡議和主張,倡導二十國集團實現向中長期政策轉型、向長效治理機制轉型。

以平等為基礎,以開放為導向,以合作為動力,以共享為目標。中國秉持全球經濟治理觀,推動共同走出一條公平、開放、全面、創新的發展之路。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G20與金磚國家研究項目聯席主任約翰·科頓表示:“中國為二十國集團機制可持續發展貢獻重要力量,在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這是撥雲見日、勇毅前行的中國智慧——

當前,全球發展困局亟待破題。上一輪科技進步帶來的增長動能逐漸衰減,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尚未形成勢頭,世界經濟面臨“開源”難題﹔主要經濟體先后進入老齡化社會,人口增長率下降,各國經濟遭遇“承壓”挑戰﹔經濟全球化出現波折,保護主義、內顧傾向抬頭,多邊貿易體制受到沖擊,國際經濟合作面對“重振”壓力。

“建設創新型世界經濟,開辟增長源泉”“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拓展發展空間”“建設聯動型世界經濟,凝聚互動合力”“建設包容型世界經濟,夯實共贏基礎”﹔

“堅持改革創新,挖掘增長動力”“堅持與時俱進,完善全球治理”“堅持迎難而上,破解發展瓶頸”“堅持伙伴精神,妥善處理分歧”﹔

…………

中方主張既立足當下,又著眼長遠。

法國尼斯歐洲研究所學者喬治·佐戈普魯斯認為,中國方案行之有效,體現了中國的順勢而為、勇於擔當,為世界走出當下經濟困境提供了重要思路。

這是風雨同舟、兼濟天下的中國擔當——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給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帶來巨大威脅,給全球公共衛生安全帶來巨大挑戰,也對全球生產和需求造成全面沖擊。

2020年3月以來,習近平主席先后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等十余場多邊峰會,深刻闡述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提出一系列重大倡議和舉措。中國開展了大規模的全球人道主義行動,用實際行動踐行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中國理念和中國行動,彰顯了團結合作、共克時艱的堅定意志和強大力量。

阿根廷中阿戰略合作觀察中心執行主席帕特裡西奧·吉烏斯托表示,在全球疫情不斷蔓延的背景下,中國向阿根廷等許多國家提供了醫療物資援助,分享診療方案,積極參與疫苗國際合作,為構筑全球抗疫防火牆發揮了重要作用。

開放發展,夯實世界經濟復蘇基礎

一段時間以來,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逆流”,“世界開放指數”不斷下滑,全球開放共識弱化。應該深刻認識到,大江奔騰向海,總會遇到逆流,但任何逆流都阻擋不了大江東去。開放合作仍然是歷史潮流,互利共贏依然是人心所向。

在2016年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深刻指出開放對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証明,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導致落后。”

堅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大方向,是二十國集團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重要經驗,也是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路徑。

從聖彼得堡到布裡斯班,從安塔利亞到杭州,從漢堡到布宜諾斯艾利斯,再到大阪,中方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決心和行動一以貫之。

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帶來的挑戰,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國集團利雅得峰會上提出“暢通世界經濟運行脈絡”的重要倡議,在二十國集團羅馬峰會上提出“加強協調,促進復蘇”的重要主張,為推動各國盡快恢復經濟指明方向,為疫情陰霾下實現全球包容可持續發展凝聚廣泛共識,注入強勁動力。

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中國不僅是積極的倡導者,更是堅定的行動派。從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准自由貿易區網絡,加快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到舉辦進博會、服貿會、廣交會、消博會﹔從頒布實施外商投資法,連續5年縮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到成為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貨物貿易總額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居世界前列……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全面開放新格局加速形成,開放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

韓國中國經濟金融研究所所長全炳瑞表示,中國呼吁維護開放、包容、非歧視等世貿組織原則,有助於保障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利益和政策空間,推動全球共同繁榮。

擔當責任,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改革

梳理時間的坐標軸,中國作為全球治理變革進程的參與者、推動者、引領者的形象日益清晰。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加強全球經濟治理,為世界經濟重回增長軌道並實現中長期穩定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2016年9月,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首次全面闡釋中國平等、開放、合作、共享的全球經濟治理觀,首次把創新作為核心成果,首次把發展議題置於全球宏觀政策協調的突出位置,首次形成全球多邊投資規則框架,首次把綠色金融列入二十國集團議程……諸多“首次”,彰顯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改革的中國方案、中國行動。

當前,全球經濟治理正步入關鍵階段,不適應、不匹配的問題隨著疫情蔓延更加凸顯。習近平主席強調:“我們應該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堅持多邊主義,堅持開放包容,堅持互利合作,堅持與時俱進。”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五次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就全球經濟治理作出全面論述,在明確指導思想、完善規則機制、應對風險挑戰等方面提出一系列重要主張。

巴西全球南方研究所所長亞歷山大·菲格雷多表示,中國推動完善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始終是踐行多邊主義、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捍衛國際法的重要力量。

加強全球環境治理,開創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治理體系。

從積極推動G20杭州峰會發表首份氣候變化問題主席聲明,到在G20布宜諾斯艾利斯峰會期間與法國、聯合國舉行氣候變化問題小范圍會議,以實際行動支持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進程﹔從在G20利雅得峰會“守護地球”主題邊會提出3點主張,到重申中國將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從強調G20應秉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到提出“堅持綠色發展”“和諧共生,綠色永續”等重要主張……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以行踐言,更加積極、建設性地參與全球氣候治理,有力推動國際社會合力應對氣候變化。

美國國家人文科學院院士小約翰·柯布指出:“中國給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帶來了希望之光。”

加強全球衛生治理,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中國堅持多邊主義,推動加強全球公共衛生體系,推進全球疾病大流行防范應對,扎牢維護人類健康安全的籬笆,為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貢獻力量。

“團結合作是最有力武器”“二十國集團成員應該在全球抗疫合作中扛起責任”……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講話,展現出中國同各國共克時艱的堅定意志,彰顯攜手共抗疫情的責任擔當。

最先提出新冠肺炎疫苗應該成為全球公共產品,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提出全球疫苗合作行動倡議……中國加強全球衛生治理、彌合“免疫鴻溝”的每一步都走得堅決而有力。

“評判每一代人時,要看他們是否正視了人類社會最宏大和最重要的問題。”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表示,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並“努力指引方向”,“在國際社會建立起一個嶄新、強大、和平的力量”。

實干篤行,凝聚全球繁榮發展合力

“承諾一千,不如落實一件。我們應該讓二十國集團成為行動隊,而不是清談館。”隻有在理念上有共識、行動上有計劃、機制上有保障,二十國集團合作才能為全球增長開辟新路徑,全面提升世界經濟中長期增長潛力。

中國完整、准確、全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斷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

歷經9年耕耘,從夯基壘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發展,共建“一帶一路”取得實打實、沉甸甸的成就。巴基斯坦電力項目讓成千上萬個家庭亮起了電燈﹔種植中國雜交水稻的莫桑比克農民喜獲豐收,生活得到改善﹔阿爾及利亞中企工人培訓中心、吉布提魯班工坊讓越來越多的當地人有了教育改變命運的機會……世界銀行的研究報告顯示,若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的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全部得以實施,到2030年,每年將有望為全球產生1.6萬億美元的收益,佔全球經濟總量的1.3%,其中90%的收益都由伙伴國分享,低收入國家和中低收入國家受益最多。

習近平主席表示,我在聯合國發起的全球發展倡議同二十國集團推動全球發展宗旨和重點方向高度契合,歡迎各國積極參與。

全球發展倡議提出一年多以來,得到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支持,在聯合國平台成立的“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發展到60多個成員。成立國際民間減貧合作網絡,同近40個國家和地區的150家機構共同籌建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聯盟,中國—太平洋島國應對氣候變化合作中心落地,1000多期能力建設項目為發展中國家提供4萬余人次培訓……中國扎實推進全球發展倡議。

第七十七屆聯合國大會主席克勒希表示,中方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有助於加快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顧清揚認為,全球發展倡議具有積極意義,符合廣大發展中國家關切和需求。

在人類發展的坐標系中,中國始終把自身命運與世界各國人民命運緊密相連,始終把中國人民利益同各國人民共同利益結合起來,以實干的精神、篤行的氣魄,匯聚起合作共贏的偉力。

世界矚目,期待中國智慧中國力量

今年G20領導人峰會的主題是“共同復蘇、強勁復蘇”。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歷史充分表明,G20建立起相互協作的伙伴關系,將為世界經濟復蘇傳遞信心,為全球發展合作提供動力。

習近平主席強調:“世界那麼大,問題那麼多,國際社會期待聽到中國聲音、看到中國方案,中國不能缺席。”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世界范圍蔓延,世界經濟亟待從停滯和衰退中復蘇。國際社會普遍期待,中國通過二十國集團平台,為合作伙伴提供更多市場機遇、投資機遇、增長機遇,繼續為全球經濟復蘇增長提供驅動力。

南非約翰內斯堡大學非洲—中國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科菲·庫阿庫表示,在復雜動蕩的國際局勢中,中國始終堅持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相信在今年的二十國集團峰會上,中國將發揮更重要作用,為全球治理注入更多正能量。”

應對復雜形勢,需要政治遠見和創新智慧。印度尼西亞外交政策協會創始人迪諾說:“習近平主席在去年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上提出‘普惠包容,共同發展’。印尼對此十分贊同。疫情給國家間和國家內部帶來了很多問題和挑戰。世界需要包容發展、更可持續的發展。我們期待中國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在科技創新、綠色轉型等領域加強與各方合作,為共同應對挑戰作出貢獻。”

“中國始終致力於促進世界和平發展。期待中方在此次二十國集團峰會上引導各方凝聚共識,聚焦共同挑戰,建設一個更加包容、合作的世界。”南非前國會議員韋斯利·道格拉斯表示。

望遠能知風浪小,凌空始覺海波平。順應和平與發展的時代大勢,把准世界經濟和全球治理航向,團結互助、攜手合作,世界各國一定能共克時艱,共建更加美好的未來。這是時代的呼喚,是世界的期望。

《 人民日報 》( 2022年11月13日 02 版)

(責編:陳羽、溫璐)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黨的二十大的重大意義
  2. 新疆呼圖壁:雪映丹霞
  3. 聽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匯報 研究部署…
  4. 黨的二十大的重大意義
  5. 快遞物流“雙11”分揀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