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完善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制度化渠道。浙江探索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每年由群眾確定十方面民生實事,並接受群眾打分。15年來持之以恆,讓群眾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沒想到這麼快就領到了賠償款,還不用跑冤枉路。”最近,外來務工人員小孫來到杭州市余杭區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替在當地做泥水工不慎摔傷的父親“討說法”。中心工作人員將這起矛盾糾紛導入訪調對接程序,集合公安、法院、信訪及屬地街道等一同參與處置調解。不久,小孫和包工頭、雇主等當事三方達成了賠償協議。
今年4月,集信訪接待、司法調解、法律援助、政策咨詢於一體的升級版“信訪超市”在杭州西湖區率先亮相,實行“一站式接待、一條龍服務、一攬子解決”。曾在全國率先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浙江,今年又率先將改革延伸到社會治理領域,建設縣級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讓企業和群眾有糾紛需要化解時“最多跑一地”。
早在2004年,浙江就在全國率先探索建立健全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圍繞社會保障等十大領域,每年辦好十方面民生實事。一件件民生實事都是從“民聲”中來,由群眾“點單”,政府部門負責“配餐”,結果交由群眾“打分”。15年持之以恆,讓群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據統計,2018年浙江城鄉居民對民生實事的滿意率提高到95.5%。
民生項目辦什麼,怎麼辦,先聽“民聲”
趁著天氣好,衢州市龍游縣龍洲街道山底村正熱火朝天地修建村文化廣場。村民雷國榮說:“之前村民茶余飯后沒個去處,看到別村都建起了廣場,我們也把想法發到‘村情通’上的村民信箱。沒想到,廣場9月份就動工了。”
雷國榮說的“村情通”,是龍游縣率先推廣應用的網格化服務管理平台,依托微信服務號,開通“隨手拍”、村民信箱等,接到村民的建議,一般三天內給予答復。山底村黨支部書記呂建強介紹,“這次村裡經過討論決定建文化廣場,並把預計完成時間和具體負責人都反饋給村民。”目前,龍游“村情通”在262個行政村實現了全覆蓋。
民生實事項目,應該優先辦什麼,怎樣辦在點子上?浙江各地近年來有不少像“村情通”這樣的創新舉措。
為了讓為民辦實事的靶向更精准,杭州市構建“黨領導、群眾提、政協議、人大定、政府辦”的民主促民生機制,並整合人民代表聯絡站、“我們圓桌會”等民意載體以及“請你來協商”等基層民意征集平台。
“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的結果,直接反映出群眾的期盼。”杭州市人大常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2018年初杭州市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上,首次由全體市人大代表票選出當年的十大民生實事項目。在浙江,市、縣、鄉三級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已全面推開。
近幾年,每到年底,浙江還通過政務服務網公開征求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並請全省人民投票,選出10個實事項目,優先列入來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
連續15年省財政支出增量超2/3用於民生
民生實事項目能不能辦成辦好、辦到什麼程度,關鍵還得看投入保障。自2006年開始,浙江率先推動公共財政向“民生財政”轉變,提出新增財力的2/3以上用於改善民生,把民生領域作為財政保障和預算安排的重點。
近年來,浙江聚焦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補齊民生領域短板。截至2018年底,省一級累計實施126項大的民生實事工程﹔2019年,省、市、縣三級推出民生實事1085件。據統計,從2004年至2018年,浙江全省民生支出累計44148億元,佔總財政支出的72%。
浙江還充分運用市場機制、發動社會力量參與民生實事。通過財政資金撬動社會投資的杠杆作用、乘數效應正在顯現。長興縣水口鄉懸臼岕村101戶“農家樂”的庭院改造、立面整治,總投入近3000萬元,政府以獎代補358萬元,其余都來自民間投資。去年以來,縣裡推進集體經濟薄弱村壯大,累計實施225個項目,縣財政支出不到5000萬元,撬動社會投資17.9億余元。
群眾在手機上即可對民生項目打分
如今,浙江各地對民生需求不僅滿足於“有”,更尋求“優”。
“截至10月24日,衢州市累計完成農村飲水達標提標任務634144人,完成率101.5%,已提前超額完成全年任務。”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是今年衢州市的民生實事項目之一。通過一月一督查、一季一通報,衢州市對民生實事項目資金、完成時限等進行跟蹤監督。到年底,群眾通過微信小程序上線的滿意度測評,就可以在手機上對每個民生實事項目打分、留言評價。
今年10月開始,打開浙江政務服務網上的“民生地圖”,就能了解今年省政府民生實事項目進展,看看家門口又建了哪些民生項目﹔還可以在“公眾評價”頁面提意見。在民生實事項目所在的公共區域,還貼出了二維碼,掃一掃就能評價和留言。掌上辦事平台“浙裡辦”APP,實時公開群眾評價人數和評價分數。
“治理能力、通信服務、美好教育、交通管理……”這些都是今年4月杭州市根據社會評價意見發布的“熱詞”。透過“熱詞”,捕捉到群眾滿意度。杭州連續12年發布《杭州市直單位綜合考評社會評價意見報告》,“困難群眾生活就業難、上學難、看病難、住房難、行路停車難、辦事難、清潔保潔難”,杭州從2003年起持續破解這七大難題,並納入政府績效管理,考評的“打分權”則交給群眾。
《 人民日報 》( 2019年11月21日 11 版)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