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老話,辦法總比困難多。今年以來,應對國內外的錯綜復雜形勢,我們一如既往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經濟基本面運行在合理區間,與此同時實施相機調控,及時預調微調,使各類風險隱患被盡早識別、盡快排除,微觀主體活力愈發豐沛,國民經濟沒有出現大起大落。黨的十八大以來,宏觀調控體系更加有力、有度、有效,調控手段與工具推陳出新、日益完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不斷加強,這是中國經濟的信心,更是中國經濟的底氣。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濟航船前后歷經多次險灘、暗礁,從治理“洋躍進”、通貨膨脹,到防范“硬著陸”、擴大內需,從應對東南亞金融危機、國際金融海嘯,到認識、適應、引領新常態,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之所以能一次次轉危為安、化危為機,一次次劈波斬浪、行穩致遠,最重要的經驗就是在充分尊重市場規律基礎上,主動作為、成功實施了數輪宏觀調控,並能在每輪調控實踐中斟酌糾偏、持續優化。時至今日,我們的宏觀調控日臻穩健,各項機制化建設更加成熟、定型,尤其是“工具箱”的政策儲備數量足、種類多、效率高,構成了中國經濟防范和化解不確定性的堅實屏障。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周期性經濟,離不開適時適度逆周期調節和相機抉擇。調節、抉擇,就要留有回旋余地。今年1—4月,減稅降費后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仍增長5.3%,以稅收為中心的財政政策仍有較大空間。4月CPI溫和上漲2.5%,M2同比增長8.5%,穩定的物價和預期為貨幣政策留足了后手。更何況,“三去一降一補”的結構性調整已為總量調控提供新方法,如為中小企業降成本、補短板比開閘放水更精准、更見效,去杠杆不搞一刀切,通過“定向輸血”為轉型升級添動力。1—4月外貿進出口總值增長4.3%,4月末外匯儲備規模達30950億美元,國際收支繼續穩中提質,貿易與匯率政策同樣有后手可見招拆招。有經濟肌體的平穩健康,有調控的科學性、預見性,我們沒有理由不自信前行。
宏觀調控重在有度,相機抉擇難在冷靜。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是高質量發展,必須有把握宏觀大勢的歷史耐心與定力,既要會打政策“組合拳”,更要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一方面,隻要主要統計指標、特別是就業數據不滑出目標區間,就不下猛藥,不搞大水漫灌、強刺激,努力做到“亂雲飛渡仍從容”。另一方面,也要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個字上下功夫,這其中蘊含著當下調控的全部要義。比如去庫存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的手段,去產能更多採取改革的辦法,較之單純的工具組合更易喚起企業的活力創造力,此類以改革促調控,本身就是手段的優化和創新,是宏觀調控“工具箱”的生命力所在,便於克服體制性因素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
風浪越大時,掌舵越重要,領航越關鍵。發揮好黨中央對於經濟工作、金融工作集中統一領導的定海神針作用,乃是宏觀調控能強化政策協同、做到令行禁止的“定盤星”。無論穩中有何變、變中有何憂,隻要緊跟黨中央的調控號令,提高做經濟工作的能力水平,步調一致地落實好“工具箱”中各項政策,我們定能無畏嚴冬酷暑,上下同心、攻堅克難,打開宏觀調控新局面,贏得中國經濟新機遇。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