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各級黨委政府紛紛下大力氣深入一線,投入脫貧攻堅戰。《法制日報》記者近日梳理中紀委國家監察委網站要聞區發布的內容發現,各地紀檢監察部門把脫貧領域執紀執法監督職責扛在肩上、抓在手上。
從11月1日至12月27日,8個省(區、市)級紀委監委發布扶貧領域典型問題曝光和問責結果,問題主要涉及低保、種植、養殖業及危房改造項目。
在反腐領域專家看來,脫貧和反腐敗兩場硬仗一起打,應實現廉政建設與脫貧攻堅同步推進,讓困難群眾享受到扶貧政策的紅利早日脫貧,同時建成廉潔的社會環境。
監督覆蓋立體化
中紀委國家監察委網站要聞區11月、12月發布扶貧領域典型問題13篇,其中包含曝光並問責的失職失責典型問題、腐敗和作風典型問題、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典型問題87起。
吉林、天津、河南、內蒙古、山西、甘肅、貴州、雲南以及新疆8個省(區、市)級紀委監委發布了典型問題曝光和問責結果,涉及50個市、縣(區)。發布內容最多的省份為吉林,前后3次曝光典型問題33起。
深度貧困地區貧困程度深、扶貧成本高、脫貧難度大,是脫貧攻堅的堅中之堅。雲南省紀委監委對5起深度貧困地區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進行了通報。
從各省級紀委監委通報中可以看出,扶貧領域典型問題主要涉及低保、殘疾人扶持資金或其他國家補貼,危房改造、基礎設施改造和種植、養殖業扶貧項目。
扶貧領域典型問題中與低保相關的數量較多,共23起﹔其次集中在種植、養殖業項目中,套取、騙取、違規使用扶貧資金等典型問題,共20起﹔排在第三位的是涉及危房改造項目資金的典型問題,共9起。
接受記者採訪的反腐專家都認為,紀委監委特別是監察委,在扶貧領域工作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說,從監察對象和覆蓋面來看,監察法規定的監察對象已經覆蓋黨員領導和干部,基層從事扶貧工作的干部及基層自治組織從事管理的工作人員都在監察對象之列。
G20反腐敗追逃追贓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楊超認為,監察委的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對監督對象形成了立體監督體系。
“腐敗案件、不正之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典型問題曝光,從違法犯罪到小問題都有涉及。可以看出,扶貧領域的聯防比以前更為精細,用邊整治邊總結的方式尋求預防長效機制,既解決扶貧干部思想政治問題,也解決扶貧權力行使問題。”庄德水說。
“扶貧領域易發多發腐敗的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與扶貧資金流以及扶貧對象直接相關,特別是決策和執行環節以及資金撥付環節。”庄德水說,監察調查要立足於扶貧領域的工作規律,多向扶貧對象了解政策落實情況和干部工作情況,形成信息的溝通,獲取更多問題線索。
工作向基層延伸
2017年,吉林省靖宇縣花園口鎮某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房某利用職務便利,在協助鎮政府統計上報本村貧困戶申請危房改造專項補助資金過程中,以母親名義套取國家補助金4萬元。2018年4月,房某被開除黨籍,涉嫌犯罪問題已由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2017年12月至今年4月,貴州省盤州市某鎮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勞保協管員顧某,收取村民繳納的2018年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費和養老保險費23.48萬元,未按規定時限存入財政專戶,挪作個人私用超過3個月未歸還,其中20.37萬元被用於網絡賭博。2018年9月,顧某受到開除黨籍處分,涉嫌犯罪問題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記者從各地曝光的典型情況中發現,直接接觸扶貧政策、落實扶貧項目和扶貧款發放的基層“小官”成為問題的“重災區”。
從扶貧領域易發多發的腐敗和職務犯罪分析,楊超給出3點原因:預防措施不足導致容易出現冒領扶貧款項的行為﹔一些人員存在僥幸心理挪用扶貧款項的情形,說明監督機制有待完善,對具體人員的監督還不夠到位﹔問題大多發生在農村基層法律意識相對薄弱的地方,反映出落實扶貧工作不顧程序的問題,為腐敗違法犯罪行為發生埋下隱患。
“扶貧領域的職務犯罪特點是小官小貪或小官巨貪。”庄德水說,從曝光的案件來看,不是沒有政策和制度制約,而是一些政策制度執行不規范,關鍵環節上一些黨風廉政建設制度沒有執行到位,沒有相應的程序保障。因此,要進一步完善各項制度,扎牢制度籠子,減少制度漏洞。要切實強化制度的執行,出台一項制度就推行一項制度,真正發揮制度的威力。
在庄德水看來,要緊盯扶貧領域“小官危害”,監察委須敢於運用監察法所賦予的監察手段和調查手段,把監察機構、監察職能向基層延展,充分發揮村、鎮紀檢組織作用,形成監察調查與紀律審查相統一的工作機制。要擴大問題線索來源,嚴格核查巡查日常信訪案件中發現的問題。
扶貧廉政應同步
各地紀委監委嚴肅問責所發現的問題,追責形式最多的是黨內警告處分,排在第二位的是黨內嚴重警告處罰,第三位的是留黨察看處分,共有3人被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在近兩個月曝光的問題中,各地紀委監委共追繳違紀資金158.17萬余元,收繳14.5萬余元﹔當事人退還3.4萬余元﹔挽回經濟損失總計176.07萬余元。
脫貧攻堅與反腐倡廉兩場硬仗一起打,在反腐專家看來具有重大意義。
“扶貧工作延伸到哪裡,廉政建設就應該推進到哪裡,應實現廉政建設與脫貧攻堅的同步推進。”庄德水說。
“黨風廉政建設不僅是打擊職務犯罪,更重要的是保障每一筆扶貧錢款都清清楚楚,一線扶貧干部清清白白。”庄德水說,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將工作觸角延伸到基層,可以為脫貧攻堅提供政治保障,避免扶貧攻堅政策陷入空轉,也有利於困難群眾真正享受到扶貧政策的紅利,盡早脫貧。更重要的是,脫貧攻堅領域反腐,可以防止黨的基層執政基礎受到侵蝕。
“兩場硬仗一起打,脫貧攻堅中出現腐敗行為能夠及時應對,調整預防措施與手段。在清廉的環境下,更有利於調動人民群眾積極性,更好地促進脫貧攻堅向前推進,提高脫貧攻堅的工作效果。”楊超說,監察委積極督戰、參戰,對腐敗行為的預防與打擊已經見到成效,淨化了脫貧攻堅的整體環境,既幫助困難群眾從貧困中走出來,也進一步塑造了廉潔的社會環境。
在楊超看來,打贏脫貧攻堅戰,要進一步推動監察委對扶貧領域的監督問責,完善監督體系落實日常有效監督,特別是應該明確重點監督的崗位范圍。監察委與相關部門密切溝通合作必不可少,依靠各部門間的協調配合,及時掌握脫貧工作發展動態。(記者 張昊 見習記者 丁兆汝 韓瀟)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