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識平:“老物件”見証流金歲月——“品味我們的40年”之二

辛識平

2018年12月14日15:42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辛識平:“老物件”見証流金歲月——“品味我們的40年”之二

  新華社北京12月13日電 題:“老物件”見証流金歲月——“品味我們的40年”之二

  辛識平

  “穿越”,是影視作品中常見的橋段。如果坐上一架“時光穿梭機”,瞬間回到從前,你會有怎樣的感受?

  腳踏縫紉機、手搖電話機、二八自行車、黑白電視機、磁帶、糧票、布票……置身於“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就像經歷一場奇幻的“穿越”之旅。那些承載著歲月印記的“老物件”,無聲訴說著40年來的滄桑巨變,如同一座連接今昔的“時光博物館”,讓我們重回有血有肉、有淚有笑的歷史現場,感悟一起走過的點點滴滴。

  “老物件”,見証了普通人命運的改變。溫州人章華妹1980年領到的第一張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中,在經營方式一欄,寫著極具時代特色兩個字——“另售”。今天,我國市場主體已經超過1億戶,一大批民營企業蓬勃興起。同樣,從義烏貨郎“雞毛換糖”的貨擔上,催生出了當今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改革開放春風的吹拂,讓多少人演繹出“雞毛飛上天”的傳奇故事。

  “老物件”,見証了改革紅利的競相噴涌。天津濱海新區在簡政放權過程中封存的109枚公章讓人印象深刻,而在公章的下面就是一張行政審批改革前的“萬裡長征圖”。一枚枚公章的消失,折射著百姓辦事從“成天跑斷腿”到“最多跑一次”的巨大轉變。40年來,一項項改革不斷破障除弊,讓人們的獲得感越來越充實。

  “老物件”,見証了美好生活的精彩綻放。形形色色的布票、糧票,訴說著那段物資普遍短缺的“緊日子”。而今,“買買買”已經成為百姓生活常態,人們習慣了網購、電子支付、刷臉等新生事物。改革開放,打開了人們對生活可能性的大膽想象。

  “老物件”不僅讓人懷舊,也啟迪著今天的生活。“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我坐在你對面,你卻在玩手機。”面對一排“大哥大”、BP機,我們在享受通訊便利之余,是否也會懷念那種親切淳朴的社交氛圍?面對那些質量過硬、制作精良的老工藝品、日用品,我們是否想起了今天對“工匠精神”的深切呼喚?面對年輕人對老品牌、老款式的好奇,我們是不是能發現傳統制造業的獨特魅力和新的商機?

  歷史,是過去傳到未來的回聲。“老物件”如同“老朋友”,不僅承載著過去,也為我們走好今后的路不斷發出溫暖的提示。

(責編:袁勃)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