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12月4日電 題:一張出入境証件裡的廣西“放管服”改革
新華社記者劉偉、夏軍、唐榮桂
辦証點從隻有一家增加到15家、從“等到暈厥”到15分鐘辦結,從材料填到“手軟”到一張身份証通行……記者近日在廣西南寧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分局採訪時了解到,如今出入境辦証大幅提速。
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開放發展帶來的出入境人數持續增長新形勢,廣西出入境管理部門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多項便民舉措,辦証流程便捷高效,辦証時間大幅縮短。
從“等到暈厥”到15分鐘辦結
11月29日下午,在南寧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分局,42歲的黃壯澤正辦理港澳通行証。包括填表、照相、排隊等候時間在內,僅15分鐘証件就辦理完畢,速度之快讓黃壯澤驚詫不已,“原以為要一下午才能辦完!”
多年前,黃壯澤也曾出境,辦証難深深印在他腦海裡。“那時整個南寧城區隻有一家辦証大廳,很難找到停車位,大廳擁擠,流程太多,每個環節都要排隊,最少半天時間才能辦結。”黃壯澤說。那時,甚至有群眾因為太擁擠、流程太多而暈倒在辦証大廳。
如今,南寧市辦証大廳增加到15個。嶄新的辦証大廳非常舒適,辦証流程大幅簡化。南寧市公安局出入境分局局長張大為說,群眾辦証30分鐘內一定能辦結。
不僅是南寧市,整個廣西出入境辦証皆明顯提速。自治區公安廳出入境管理局政委高曉紅告訴記者,近3年廣西辦理的居民出入境証件年均增長10%,今年截至11月30日就辦理了562.2萬件,同比增長26%,工作量不斷增加,但辦理時間反而縮短了。
入境的外國人也在辦証提速中受益。在中越邊境友誼關口岸,自治區公安廳友誼關口岸簽証處優化服務,團體簽証實行“5+2”受理,不受節假日限制,受理時間從8時持續至21時,隻需要提前3天遞交材料,緊急情況還可當場遞交材料、當場辦理。
自治區公安廳東興口岸簽証處主任張雋介紹,廣西在東興開展跨境勞務合作試點,東興口岸簽証處全力服務,為推廣此項工作積累了經驗,也推動了沿邊開放步伐。
以改革省警力,向科技要警力
隨著開放力度加大,廣西近年來出入境人數持續增加,在警力無法大增的情況下,如何讓群眾辦証更便捷?廣西出入境管理部門的答案是:以改革省警力,向科技要警力。
自治區公安廳出入境管理局局長覃勇軍說,廣西出入境管理部門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實“隻跑一次”制度以及移民出入境各項便利措施,辦事流程簡化后,節省了許多警力。比如,“中越自駕游”受理窗口前移至東興、友誼關口岸簽証處,審核時限由60日壓縮至10日﹔崇左為從事邊境鮮活農產品運輸的駕駛員簡化辦証手續,減掉挂靠邊貿公司的《派遣單》。
科技成為“警力好幫手”。南寧市所有出入境辦証大廳成為“智慧服務大廳”:包括自助填表、自助採集信息、自助續簽、自助領証等,自助化服務程度已佔所有流程四分之三以上。
“分局自主設計研發了一套人工智能引導辦理系統,將預約辦理、業務指南以及各樓層功能區域引導都嵌入到‘南寧出入境’官方微信號裡,讓市民提前預知辦理流程、排隊狀況。”南寧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分局副分局長潘曉華說。
覃勇軍告訴記者,一些地方運用大數據開展“智慧大廳”“掌上大廳”“刷臉識別”等建設,一些地方增設赴港澳台旅游簽注“立等可取”自助受理設備,實現了便民利警。在中越邊境防城港市,當地通過打造邊境游網上平台,申請人在大廳辦証時間從原來1小時壓縮到10分鐘,目前已為全國各地群眾辦理邊境游証件55.6萬人次。
速度變化背后是服務理念升級
辦証提速的背后,是管理上的改革,更是服務理念的升級。
許多群眾的感受是,如今辦証服務越來越人性化。“以前辦証,到了大廳才知道要照相,附近照相館一組照片往往要三四十元,如今辦証大廳內免費照相。”黃壯澤說。
在南寧、桂林等外國人相對較多的城市,簽証到期前,當地出入境管理部門通過微信、短信提醒,通知他們准備材料申請延期簽証。隨著對外開放不斷擴大,來桂外國人越來越多,不少常住外國人回國需要無犯罪記錄証明,但由哪個層級哪個單位出具証明沒有統一規定,自治區公安廳出入境管理局制定規范,統一為有需求的外國人出具,目前已出具《無犯罪記錄証明》358份。
“為更好服務群眾,我們通過局長信箱、‘短信評警’平台等了解群眾需求,每個辦証群眾都可以通過多個渠道進行評價,對於出現差評情況,出入境管理部門會進行回訪,並全力解決問題。”高曉紅說。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