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1月30日電(郭香玉)11月30日,從三北工程建設40周年總結表彰大會上獲悉,三北工程建設40年累計完成造林保存面積3014.3萬公頃,工程區森林覆蓋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了現在的13.57%,活立木蓄積量由7.2億立方米提高到33.3億立方米。
據悉,20世紀70年代以前,三北地區森林植被稀少、生態狀態脆弱、風沙危害嚴重,沙漠化土地面積以每年15.6萬公頃的速度擴展,年風沙天數長達80天以上。水土流失嚴重,最嚴重地區每年每平方千米侵蝕模數達數萬噸,沖走氮磷鉀肥2800萬噸,土地生產力極低,每公頃農田糧食產量僅為2000公斤左右,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1978年,黨中央、國務院從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長遠大計出發,做出了在我國西北、華北、東北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點地區建設大型防護林的戰略決策,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正式啟動實施。
三北工程建設期從1978年到2050年,共73年,分三個階段八期工程實施。工程建設范圍東西長4480千米,南北寬560千米—1460千米,包括1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551個縣(旗、市、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建設總面積406.9萬平方千米,佔我國陸地總面積的42.4%。
40年來,經過幾代人艱苦努力,三北工程在我國北疆筑起了一道抵御風沙、保持水土、護農促牧的綠色長城,為生態文明建設樹立了成功典范。中國科學院發布的《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40年綜合評價報告》顯示,三北工程40年累計營造防風固沙林788.2萬公頃,治理沙化土地33.62萬平方公裡,保護和恢復沙化草原1000多萬公頃,工程區年均沙塵暴日數從6.8天下降為2.4天,有效遏制風沙蔓延態勢,維護國土生態安全﹔營造水土保持林1194萬公頃,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4.7萬平方公裡,重點治理的黃土高原林草植被覆蓋度達到59.06%。2018年,三北工程被聯合國授予聯合國森林戰略規劃優秀實踐獎。
據介紹,下一步三北工程將以建設美麗三北為目標,以推動林草資源總量、精准提升森林質量為重點,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構筑更加穩固的北方生態安全屏障。力爭到2020年,工程區森林覆蓋率提升到14%左右,草原質量繼續提升,北方生態安全屏障骨架基本建成﹔到2035年,提前15年完成工程總體規劃目標,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5%以上,林草質量明顯提升,三北地區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三北目標基本實現﹔到2050年,在風沙區、西北荒漠區、黃土高原區、東北華北平原區建成功能完備的生態安全屏障。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