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過改革開放探索出了一條獨特的發展道路”(風從東方來——國際人士親歷中國改革開放)

2018年10月16日05:0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帕特裡克·奈斯

歐亨尼奧·布雷格拉特

茲·古拉爾赤克

中國首款完全按照國際民航規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噴氣式民用飛機C919。
  人民視覺

為世界文明提供新的靈感

帕特裡克·奈斯

2009年至2013年期間,我擔任比利時駐華大使。在此之前,我曾擔任駐上海和香港總領事。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自1997年來到中國后,我也有幸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親歷者和見証者。

比利時經濟對外資的依賴程度很高。1997年我來到上海任總領事,當時我就確信,推動比利時經濟增長的下一個浪潮將來自中國。我十分關注當時中國的對外投資趨勢,努力推動比利時企業與華為等中國的一些新興公司加強聯系,促進比利時抓住中國經濟發展這股不斷上升的潮流,為比中合作鋪平道路。

由於比利時政府擁有中國通信行業首家合資企業上海貝爾7.85%的股份,當時我還作為觀察員在上海貝爾的董事會工作。上海貝爾的員工有一半是中國人,另一半是外國人,我在那兒學會了如何與中國人共事,見証了包括比利時企業在內的外資企業如何與中國企業開展范圍更廣、層次更深的經貿合作。自那以后,比利時各大公司紛紛與中國開展合作。

比利時位於歐洲的“十字路口”,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比利時的瓦隆大區希望成為中國企業通往歐洲的門戶,致力於打造歐洲與中國間電子商務的主要樞紐。

還記得剛來上海時,市內正在修高架橋,上海隻有虹橋一個機場,浦東還很空曠,地標建筑隻有東方明珠電視塔。當我2000年離開上海時,金茂大廈已建成,浦東機場也已開放。如今每次回到上海,都能看到正在發生的變化。在這個人口是比利時兩倍多的大都市,如此巨大的變革是如何實現的?答案在於有遠見和執行力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

中國政府擁有強大的決心和執行力,積極應對當前面臨的各種挑戰,其中一個巨大挑戰就是發展不平衡帶來的社會鴻溝,這體現為居民貧富差距和農村與城市間的發展差距。在習近平主席的領導下,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勇於面對挑戰,正花大力氣解決問題。中國在扶貧減貧方面的成果即是証明。

中國企業在進入歐洲市場前都會做充分的准備,與之相對應的,歐洲也應當更加積極地參與到中國的改革開放進程中。對歐洲企業來說,保護自身技術不應成為保護主義,我們迫切需要在開放浪潮下構建實現創新和技術轉讓的雙贏平台。作為一個在中國工作多年、了解中國市場和文化的人,我希望與中國朋友加強合作、實現共贏。我們都知道經濟對歐中關系的驅動力有多大,如果歐洲繼續“自命清高”,將失去與中國這個戰略合作伙伴的巨大機遇,這樣的損失對整個歐盟都是難以承受的。

通過改革開放,中國經濟不斷發展,現在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與此同時,中國的文化也正逐漸走向世界,世界對中國文化的關注度日漸上升。中國文化強調人性,具有與生俱來的和諧感,在當今時代,中國文化的特質將再次顯現,為世界文明提供新的靈感,並幫助人類重新審視人類與自然的關系。我們應該虛心學習中國文化,深入挖掘中國文化的寶貴財富。

當然,中國飛速的經濟發展也導致社會心態上的一些變化。一些人變得急躁,甚至出現了一夜暴富的幻想,這種心態事實上也不符合倡導和諧的中國文化。這種情況正在改善,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社會心態也會更加健康。

中國是我的第二故鄉,我熱愛這片土地以及中國為我帶來的正能量。我是一個堅定的環保主義者,2013年從駐華大使位置上卸任后,我選擇繼續留在中國,從事與生態環境相關的工作。我還為上海臨港地區管委會提供有關國際事務咨詢,重點關注生態環保和綠色經濟領域的內容,希望能夠幫助雙方實現互利共贏。

中共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得到大力推進,中國環境治理取得了巨大進展。中國政府有能力發現問題,並確保在適當的時候解決問題,因此我相信,中國在未來30年有望成為世界上最環保的國家之一。歐盟與中國在這個問題上已形成共識,都意識到地球正在面臨的主要生態挑戰以及全力應對挑戰的必要性。

我在雲南省昆明市東川區開發了一塊佔地30畝的有機農場,並將在昆明市的東大村設立中國國際可持續農業研究所。有機農場中一半種鬆樹,另一半用來種植蔬菜、玉米、中草藥、果樹等。我為農場制定了嚴格的規定:純有機、不施農藥和化肥,不得宰殺這裡的動物,所有物料均為可回收並循環利用。當地政府給予農場很大的支持,與我們簽訂長期土地租約,並幫助農場解決水電問題。中國各級政府如今都高度重視偏遠地區的發展,隻要是有益於當地發展的項目,他們都十分歡迎。農場的員工都來自當地村民,我希望農場項目能夠為當地民眾脫貧作出貢獻,並把有機環保的理念傳遞給他們。

雲南是一個具有豐富生物多樣性的奇妙地方,我享受在這裡度過的每一刻。由於工作繁忙,我總感覺在這裡的時間不夠用,因此我決定以后要永久定居雲南。我時常想象那時的自己,是雲南大山裡的一位外國“農夫”,繼續為這片土地服務。

(作者為比利時前駐華大使,本報駐比利時記者方瑩馨採訪整理)

中國改革開放改變了整個世界

歐亨尼奧·布雷格拉特

我曾經3次擔任西班牙駐華大使,第一次上任是在1987年,最后一次卸任是在2013年。算起來我一共在中國度過了12年的時光。我見証了中國滄海桑田般的偉大變革,甚至都不用走出西班牙駐華使館所在的北京三裡屯地區,就能切身感受到這種變化。

我第一次來到中國時,當時大街上很少有汽車,所有人都騎自行車出行,北京沒有什麼現代化的建筑,晚上整個城市漆黑一片。當我第二次來到中國時,京城大廈這樣的摩天大樓已經在使館附近拔地而起。2011年,當我再次來到北京時,三裡屯早已經成為北京最繁華的街區之一,晚上燈火輝煌,熙來攘往。對比首次來到中國時,我完全想象不到中國會以如此快的速度、在如此大的維度上發展和改變。

有人說,我的經歷很特別,能夠3次擔任西班牙駐華大使。不過,我告訴他們,中國的變化日新月異,我很高興能有這樣的機會置身其中、感受變化。

現在回想起來,我能來中國當大使也是因緣際會,我於1982年到1987年間擔任西班牙駐印度尼西亞大使。1985年夏天,我來到中國旅行。3周的時間內,我游歷了西安、蘇州、杭州等許多城市。中國美麗的自然風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正好有機會來中國擔任大使時,我毫不猶豫地接受了。

在中國的12年間,我走遍了中國幾乎所有省份,親眼看到中國各地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91年,我去上海浦東參加西班牙電信公司的一個活動,當時的浦東還是一片荒蕪。我還記得聽到在場有人說,要在浦東建設一個新的香港,當時我還持懷疑態度,幾年后我第二次來到浦東時,“另一個香港”已經在那裡了。

中國40年來的巨大變化首先要得益於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親自推動的改革開放。這一政策把中國從沉睡中喚醒,開啟了波瀾壯闊的現代化進程。在這一偉大的歷程中,數億中國人口實現了脫貧,中國的發展面貌也深刻改變。中國改革開放在人類歷史進程上的地位,我認為可以與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相媲美。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深化,隨著中國的發展壯大,中國出現了世界上規模最大且快速增長的中等收入群體,形成了世界上最有發展潛力的巨大市場,對世界產生著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期,如果沒有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無法想象世界經濟將走向何方。可以說,中國改革開放改變了整個世界。

近幾年,中國在創新和技術領域的突飛猛進令人刮目相看。去年4月,我隨一個由西班牙和拉美企業家組成的代表團一起訪問中國,中國在移動支付方面的發展令我們所有人都贊嘆不已。中國的高鐵也從無到有,目前其運營裡程比世界其他國家高鐵裡程的總和還要多,充分展現出中國的科技進步。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通過改革開放探索出了一條獨特的發展道路,實現了市場與政府調控的平衡。雖然中國的成功難以完全復制,但是其發展經驗值得很多發展中國家學習和借鑒。近年來,中國提出成立亞投行、共建“一帶一路”等倡議,幫助很多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建設基礎設施項目,中國正在與世界其他國家共同分享改革開放帶來的發展紅利。

面對未來,中國選擇了正確的發展道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摒棄了“國強必霸”的傳統思維,為世界各國友好交往規劃了新的路徑,為國際關系未來描繪了新的願景。中國一直提倡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和貿易體系,歐洲也一直是自由貿易的支持者。我相信中國未來一定會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期待歐洲和中國在各領域繼續加強合作,為世界發展作出更多的貢獻。

雖然我已退休回到西班牙生活,但我平時還是非常關注有關中國的話題,持續追蹤中國的最新發展狀況,我還一直為西班牙《外交政策》雜志撰寫名為“中國來信”的專欄。我的兒子目前在上海生活,他已經算是半個中國人了,我也經常去中國。12年對一生來說是一段不短的歲月,在中國度過的時光對我的影響如此之深,中國已經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

(作者為西班牙前駐華大使,本報駐西班牙記者姜波採訪整理)

根本性地改善了十幾億中國人民的生活

茲·古拉爾赤克

1953年到北京大學學習是我第一次到中國,之后我先后在中國生活工作了24年。從1972年我進入波蘭駐中國大使館工作到1999年我卸任波蘭駐中國大使職務,我見証了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歷程。我今年已經82歲了,中國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我一直在關注中國的變化,感受中國發展的脈搏。

2016年,我和妻子最后一次回到中國時,我看到的中國已經不是我卸任大使時那個剛剛開始騰飛的中國,更不是我第一次來中國時那個百廢待興的中國。僅僅40年的時間,中國共產黨就帶領中國走上了一條快速發展的道路,根本性地改善了十幾億中國人民的生活,從任何一個歷史維度看,這都是一個奇跡。

無論在城市還是農村,無論是日常生活還是基礎設施建設,無論是商業文明還是互聯網文化,中國在經濟發展的各個方面都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就。總體來看,我對中國改革開放有兩點尤為深刻的感受。

第一點是中國社會的開放性和自信度。40多年前,中國人在與外國人相處時表現得比較拘謹。那個時候中國人民的娛樂生活非常有限,每個人臉上都帶著嚴肅的表情。如今,中國已經成為一些國家外國游客的主要來源國。中國人樂於走出國門,也樂於跟外國人交往。今天在中國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看到誠摯的、發自內心的笑容。這種心態的變化不僅僅是物質層面的滿足,更有一種開放平等的視野來支撐這種自信。

第二點是中國自主創新的能力突飛猛進。鄧小平在設計改革開放政策之初就號召大家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這種理念貫穿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中國面對了很多西方沒有的發展困難,而且在解決這些困難時並沒有可以借鑒的模式。40年來,中國人民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高度強調自主創新。這種創新不僅體現在科技領域,更是體現在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方面。中國探索出了適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這讓很多渴望發展的國家深受啟發。

如今,中國農村已經是現代化的新農村﹔城市裡的自行車大軍不見了,中國變成了一個“車輪上的國家”﹔一大批先進的科技產品開始走出中國、引領世界潮流,改革開放不僅深刻地改變了中國,也改變了世界。

中國改革開放的規模和程度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它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矚目。我由衷地為中國的成功而高興。今天中國已經不再是40年前的中國,它面臨的挑戰也不是40年前所能夠想象的,但就像40年前沒有人能想到中國會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一樣,我相信中國共產黨能夠用長遠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在復雜的國際形勢中看清方向,繼續推進中國的改革開放,帶領中國人民取得更大的成功。

(作者為波蘭前駐華大使,本報駐波蘭記者於洋採訪整理)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18年10月16日 22 版)

(責編:申亞欣、王政淇)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學好“四史”,傳承紅色基因(人民時評)
  2. 青海省委組織部發布一批干部任前公示
  3.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發布1名干部任前…
  4. 第十一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參評作品目錄
  5. 肩負起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時代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