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中國創造更偉大的發展奇跡(風從東方來——國際人士親歷中國改革開放)

2018年11月05日04:4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杉山龍雄

  郭仲誼

  瑪格麗特·路易達孚

  杜瓦托

  4月9日,動車組列車駛過陝西西安灞河鐵路大橋。
  人民視覺
  除標注外,本版圖片均為資料圖片。

  中國探索出了一條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

  杉山龍雄

  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新征程。當時,作為日本拓殖大學中文部的一名大二學生,我倍感振奮,對中國的未來和自己的前途充滿了期待。

  1982年4月,大學畢業之后,我進入了日本最大的物流企業——日本通運株式會社(以下簡稱“日通公司”)。同年12月,我第一次到中國出差,從北京乘坐沒有空調的綠皮火車,慢慢悠悠,一路顛簸,經過天津,最終到達秦皇島。36年來,我一直在物流企業工作。當我乘坐著方便、舒適、安全的高鐵馳騁在廣袤的中國大地時,我總是贊嘆:這就是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巨大變化!

  日通公司與中國結緣於1957年。雖然兩國尚未恢復邦交正常化,但是文化交流已經開始。當時一個“敦煌作品展”在東京舉辦,日通公司負責運輸相關美術展品。此后,在日本舉辦的多次中國作品展中,日通公司也一直參與運輸工作。1981年,乘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春風,日通公司實現了在中國開展業務的願望,成為了第一家在中國開設代表處的日本物流公司。我們在中國的業務不斷擴大,目前在中國大陸48個城市擁有210個分支機構,有6000多名員工。

  我有幸親眼見証了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時刻。1993年3月,我赴北京常駐,開啟了10余年的在華工作生涯。1994年,我參與促成日通公司與中外運成立合資公司。2004年,中國首創的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在上海誕生。這超越了傳統保稅區概念,標志著中國保稅物流進入了新時代。我立即說服公司總部,使日通公司成為了第一期進駐企業。我還積極向其他日資企業介紹成功經驗,促成多家日本企業進駐園區。2008年,日通公司開發了以上海為起點,橫穿中國境內,經由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到新加坡的7000多公裡的陸運物流線路。

  “一帶一路”是一項偉大的倡議。“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年來,從理念轉化為行動,給相關國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惠及各國百姓。日通公司也從中獲得了巨大商機。作為一家物流企業,我們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並向其他合作伙伴推介共建“一帶一路”的好處。日通公司今后將更加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為促進貿易暢通,打造國際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貢獻力量。

  2014年,我出任日通公司董事,再次來到上海工作。經過半年的調研,我們開始利用中歐班列,開展從中國到歐洲的運輸服務。現在每年運送貨物數千個標准集裝箱,今年運送貨物有望得到成倍增長。今年5月,我們又開通一項全新服務——利用中歐班列,提供日本和歐洲之間的聯運服務,這將大大縮短貨物從日本送達歐洲所需的時間。日通公司還計劃開通中歐班列日通專列。

  前后數次的常駐中國經歷,讓我切實體會到,改革開放給中國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巨大成就體現在方方面面。第一次來中國常駐之時,固定電話尚未普及,必須要去電信局打電話。如今,中國智能手機迅速發展,通過微信等軟件可以隨時隨地與人交流。曾有一段時間,隨著乘坐飛機的人數增長,機票經常售罄。如今,這一狀況已經有了根本改觀,航班大量增加,服務質量大幅提升。中國服務業水准也有了質的飛躍。以前賓館餐廳中午12點一過就沒有任何食物,而如今很多酒店24小時供應餐飲。

  我認為,中國改革開放成功的根本原因在於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中國探索出了一條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調動了一切積極性,廣大人民兢兢業業、勤勉工作。相信中國的改革開放將取得更大成就。

  (作者為日本通運株式會社常務董事,本報駐日本記者劉軍國採訪整理)

  

  很榮幸我們能夠一路同行

  瑪格麗特·路易達孚

  改革開放40年為擁有悠久歷史的中國實現了舉世矚目的蓬勃發展。特別是近年來,伴隨著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中國發展的成就讓世界驚嘆。

  中國作為全球經濟增長引擎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每每回首我們在中國的足跡,我都深感榮幸和自豪。作為全球知名的農產品貿易商和加工商,路易達孚公司與中國的交往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我們於1973年首次向中國出口棉花,成為當時第一家在中國獲得棉花交易許可証的外資公司。

  中國改革開放后,我們的業務得到了長足進展。路易達孚於1995年在北京設立了第一個代表處。2000年,我們在北京正式設立了中國辦公室,成立了一個本地棉花銷售團隊,向中國銷售進口棉花,並把中國棉花出口到世界各地。2005年,路易達孚成為首批獲得中國政府批准在全國進行農產品貿易的外商獨資企業之一。如今,路易達孚在中國擁有近1000名員工,業務橫跨棉花、油籽油料等十大平台,供應鏈、固定資產運營及各類商品銷售幾乎涵蓋中國所有省份。

  我高度贊賞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以及長期以來為跨國企業創造商業機遇和有利環境的舉措。我們位於天津的大豆壓榨廠於今年9月初全新投產。這個工廠將幫助我們繼續更好地滿足中國合作伙伴和消費者對豆粕、豆油及精煉植物油的不斷增長的需求。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也帶動了對農產品需求的增長。中國民眾對優質的生活和食品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我們也見証了中國農業的現代化改革、糧食供應鏈的改善,以及對糧食安全的日益重視。這一趨勢不但有利於中國,也有利於世界。

  中國城鎮化發展及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使得我們有機會在改變食品消費模式方面貢獻一份力量。

  我們將一如既往地與中國伙伴共同努力推動食品安全、食品創新和可持續農業的發展。

  長風破浪會有時。中國改革開放是一個偉大征程,很榮幸我們能夠一路同行。

  (作者為路易達孚集團董事長)  

  

  改革開放成就了中國奇跡

  郭仲誼

  從糧票、肉票到手機支付,從自行車王國到高鐵縱橫南北,談起改革開放帶給中國的跨越式進步,恐怕三天三夜也說不完。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有7億多人脫貧。2017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9660元,扣除價格因素,比1978年增長22.8倍,這是人類發展歷史上的奇跡。

  在過去的40年裡,中國一直在大膽嘗試各種改革性舉措。政府在資源管理方面體現出很大的靈活性。在中國,地方政府官員、國有企業、私營企業對於國家五年發展規劃的重視令人驚異。廣大地方官員表現出高度的創新精神、實干精神,這些都是促進中國各地經濟快速發展的有利因素。

  重視基礎設施建設同樣是中國獲得成功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十幾年前,中國開始討論建設和推廣高鐵的可行性。如今的中國,高鐵不僅大范圍推廣,造福了中國百姓,同時也在對外出口高鐵技術。無論是研發、生產還是運營,中國高鐵都已經達到世界一流水平,成為中國的一張名片。中國有非常龐大的市場和對科技發展有利的環境,刺激了高鐵技術的不斷進步。基礎設施建設已經成為提高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一帶一路”倡議自提出以來,就在世界上引起熱烈反響。我個人對此也十分感興趣,仔細閱讀過關於“一帶一路”建設的願景與行動文件。“一帶一路”建設是要在已有各種合作平台的基礎上,推動沿線國家實現發展戰略相互對接、優勢互補。“一帶一路”倡議是支持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各國經濟共同發展的,這是一個共贏的合作框架。我相信倡導“仁愛、和諧”的中國文化可以為各國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加強彼此間的交流與合作做出貢獻。

  中國和泰國的企業在許多領域都有著巨大的合作空間,從基礎設施建設到高新技術合作,我們都可以實現互利共贏。泰國正在進行著廣泛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升級,加上其位於東盟樞紐的戰略地位,我認為泰中合作的前景非常廣闊。在泰中合作開發的泰中羅勇工業園內,已經有超過100家中國企業落戶,他們見証了泰中之間的經濟合作。2017年,中國對泰國的直接投資在所有國家中排名第三。

  中國40年的改革開放成就了奇跡,我相信我們將見証中國發展更偉大的奇跡,我對此充滿期待。

  (作者為泰國匯商銀行執行委員會主席,本報駐泰國記者趙益普採訪整理)

  

  我們將繼續植根中國

  杜瓦托

  今年5月,我訪問了西安,見証了強生集團投資3.97億美元的創新供應鏈生產基地落成。我和扎根中國並服務公司30年的老同事一起回顧了這些年走過的點滴歲月。作為服務了28年的老員工,我很幸運親歷了很多與中國業務相關的重要時刻,感受中國開放、包容的營商環境和政策支持。

  西安楊森是集團在華最大的子公司。楊森的創始人保羅·楊森博士有一句名言:與中國人做朋友是一輩子的事情。楊森博士1976年第一次來到中國時,就深深愛上中國這個有著悠久歷史和勤勞人民的國家。他立志要將自己發明的醫藥技術和方案帶到中國,造福中國患者。40多年后的今天,我們一直向著這個目標努力,而邁出堅實的每一步都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春風。

  1985年,強生作為首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藥企之一,與中國本土藥企合資創辦了“西安楊森”。我深刻地感受到中國醫藥產業在改革開放以來歷經的騰飛式發展,中國醫藥產業總產值從1978年的73億元躍升至2017年的近3萬億元,40年裡總產值增長了410倍,成為國民經濟各產業中發展最快的一個產業。與此同時,中國醫藥產業不斷深化改革,加快對外開放,完善監管體制,醫藥企業活力持續增強。中國醫藥市場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整體研發環境不斷改善,中國對制藥創新給予數據保護期,並建立創新藥物優先審評機制,為外資制藥企業帶來新的機遇。從2013年建立研發中心到2014年設立亞太創新中心,再到2017年西安新基地的成立,西安楊森加大投資,推動本土新藥研發能力的提升。中國正從一個制藥生產大國轉變為生物醫藥創新大國。未來,我們在中國的投資和合作也會朝此方向積極探索。

  自去年8月《國務院關於促進外資增長若干措施的通知》公布后,我欣喜地看到,隨著企業境外所得稅抵免優惠政策的公布,中國政府提出的促進外資增長三項稅收優惠新政全部落地。這對境外投資者來講是重大利好。中國政府也在不斷加大力度推動醫藥產品創新。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2018年1月發布了首部中國版藥品“橙皮書”——《中國上市藥品目錄集》。它代表了兩年多來中國藥審制度改革推進的成果,順應了產業發展和患者對高質量藥品的需求和期待,使在中國獲批的藥品信息更加透明,為新藥創新和仿制藥研發提供了更好的制度保障。

  40年的改革開放深刻改變了中國,更為中國醫藥產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制藥由小及大,從以仿制為主走向仿創結合,也有了創新藥的誕生。我們將繼續植根中國,為推動中國醫療健康事業的進步貢獻力量。

  (作者為強生集團副董事長)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18年11月05日 22 版)

(責編:申亞欣、王政淇)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學好“四史”,傳承紅色基因(人民時評)
  2. 青海省委組織部發布一批干部任前公示
  3.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發布1名干部任前…
  4. 第十一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參評作品目錄
  5. 肩負起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時代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