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偉大民族精神】孫家棟:幾十載不變航天報國心

2018年10月31日12:46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繼續看系列報道《弘揚偉大民族精神》。今天來認識我國運載火箭與衛星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孫家棟。

  孫家棟,曾擔任我國東方紅一號衛星技術總負責人,探月工程、北斗導航工程首任總設計師。先后榮獲“兩彈一星”功勛獎章、2009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等。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第一顆遙感探測衛星、第一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中國航天史上一個又一個第一次,孫家棟都參與其中。如今,回想起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孫院士依舊感慨萬千。

  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從戈壁大漠騰空而起,無數人通過無線電波聽到從太空中傳回的《東方紅》樂曲。這一幕,成為一代中國人不可磨滅的記憶。

  在新中國“兩彈一星”的計劃裡,研制人造衛星是最后一個確定下來的。在物質特別貧乏的年代,新中國最早的航天人,開始投身到這個完全沒有基礎的高科技領域。

“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航天科技集團高級技術顧問孫家棟

  “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 航天科技集團高級技術顧問孫家棟

  “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 航天科技集團高級技術顧問孫家棟:那時候是相當相當困難,在周總理和聶榮臻元帥親自直接管理下,動員了全國的各方面的力量。

  從1958年開始,歷經十幾年的努力和反復驗証,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驚天出世。

  “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 航天科技集團高級技術顧問孫家棟:通過第一顆衛星我們証明,我們能夠把衛星送上去。我們能做一顆衛星在天上生存。

  而以此為基礎,孫家棟帶領的中國航天人憑著自力更生,甘於奉獻的精神。向著一個個更高的目標邁進。作為這個團隊裡的重要一員,孫家棟肩上的擔子也越來越重。

  “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 航天科技集團高級技術顧問孫家棟:航天技術它有這麼一個特點,千軍萬馬組合到一起,任何一個環節都有否決權,一條線、一個器件、一個設計的一張圖紙,有點部分不合理,都會造成重大的事故。

  精益求精,帶來了載人航天工程跨越式發展。今天,我國正在從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進。孫家棟仍未停止航天之路的探索。

  很多人不理解,問他:早已功成名就的您為什麼還要接受一項又一項充滿風險的工作,萬一失敗了,輝煌的航天生涯就有可能蒙上陰影。但孫家棟沒有一絲猶豫。“國家需要,我就去做。”他說,“這是一個航天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質。”

  如今,孫家棟還有一個夢想,就是讓“中國航天的觸角能夠伸向更加遙遠的太空。

  “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 航天科技集團高級技術顧問孫家棟:比如說月球,下一步我們到月球背面落一下,世界各國還沒有到那個地方落過,所以我們去看一看,探索宇宙奧秘。習總書記講的,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愛國,對我們航天人表現就是愛航天,愛航天就要把航天的事業辦成,就是把你自己的事情做好,為國家增添力量,為國家做出貢獻。

(責編:馬昌、袁勃)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