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顆石榴籽】當和田的皮亞曼石榴、桑皮紙遇到知名畫家

2018年10月25日16:38  來源:天山網
 

畫家騰模(左)為老鄉現場作畫一幅。聶寧攝

新疆頭條訊(記者張迎春 董瀟涵報道)一個個紅似小燈籠的石榴挂滿枝頭,晶瑩剔透的石榴籽果汁飽滿,鮮香四溢。10月18日,全國知名畫家慕名而來,望著滿園紅彤彤的石榴,喜不自禁,果園鋪桌,石榴為景、農民做模,現場潑墨作畫,與農民一起分享豐收的喜悅。

當日,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新疆經濟報社指導支持、新疆國畫院主辦的和田的石榴紅了——全國知名畫家“藝術為人民服務·南疆行”系列活動採風團一行十五人,與當地干部群眾一起來到新疆和田地區皮山縣皮亞勒瑪鄉蘭干庫勒村石榴科技示范園,對皮亞曼石榴進行寫生、創作。

古時稱石榴為“天下之奇樹,九州之名果”,被喻為繁茂、昌盛、和睦、團結的吉祥寓意,頗受人們的喜愛。在新疆,隻要一提起石榴,人們馬上就會想到皮亞曼石榴。它的原產地正是被稱作“中國石榴之鄉”的皮山縣皮亞勒瑪鄉。

金秋十月,皮亞勒瑪鄉正逢收獲的季節,前來採風的畫家們深深感受到,這裡的空氣中都四處彌漫著皮亞曼石榴特有的果香味。

走進村落,村民們臉上個個洋溢著喜悅的笑容,滿眼紅彤彤的石榴也會扑面而來,它們被壘放在家家戶戶的院子裡或院外的籬笆內。

皮山縣皮亞勒瑪鄉地處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南緣的小綠洲。晝夜溫差可達25℃,日照強烈,土壤結構主要是以沙土為主。

當地農民至今還運用著傳統的種植和加工方法,有機肥料和昆侖冰川融水的混灌,讓成熟后的石榴在沙漠中進行霜打,讓全部養分都集中在石榴籽裡。特殊的土壤、獨特的氣候和光熱條件,讓皮亞勒瑪鄉的石榴以個大、皮薄、味甜、核小、汁多聞名,成為了新疆極具地方特色的知名品牌,鋪就了當地老百姓的致富路。

“沒有民族團結,就沒有成片的石榴林”

滿園的石榴樹,形狀各異,妙趣橫生,畫家們一邊觀摩一邊潑墨作畫。不一會,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石榴畫作躍然桑皮紙上,極為誘人。前來觀看的村民們連連拍手稱贊,畫的“亞克西”!

“和田石榴紅了,藝術家的視覺美了。”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江蘇省美術家協會顧問、原副主席兼秘書長尹石說,創作過程中,他聆聽著圍觀的村民講述村裡種植石榴的故事,深刻感受到這裡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最感人的故事來自皮亞勒瑪鄉欄干庫勒村今年73歲的麥合木提 ·巴克,他是村裡最早種石榴的人之一,也見証了皮亞勒瑪鄉石榴產業的發展過程。“皮亞勒瑪鄉的石榴是民族團結的結果,沒有民族團結,就沒有成片的石榴林,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麥合木提 ·巴克回憶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村裡隻有4顆石榴樹,因為缺水,大部分村民搬走了。后來,一名從事水利工作的干部王蔚來這裡考察,針對該地沙漠化嚴重,水資源匱乏的問題,組織相關部門在戈壁灘上挖渠引水,把水從墨玉縣引到了這裡,給皮亞勒瑪鄉人帶來了希望。

1989年9月10日,一條長達71公裡的東水西調引水渠,出現在墨玉縣和皮山縣之間,讓喀拉喀什河水流進了這片干渴了多年的土地。

引來了"幸福水"后,皮亞勒瑪鄉黨委和政府堅持因地制宜,確立了優質石榴強鄉富民的戰略指導思想,把發展石榴產業作為提高農民收入的增長點。

現在,王蔚早已去世,但每年的4月5日,麥合木提 ·巴克都帶著最好的石榴,專程坐車到墨玉縣的王蔚墓地看望,向他匯報村裡石榴發展情況和村民的幸福生活,表達心中的緬懷和敬重。

挂在枝頭的皮亞曼石榴。聶寧攝

石榴成為農民的“搖錢樹”

上世紀90年代初,皮亞勒瑪鄉的石榴種植被定為農民增收的特色產業。1996年,皮山縣獲得了國家農業部特產辦頒發的“中國皮亞曼石榴之鄉”稱號。1998年,皮亞勒瑪鄉在國家商標局注冊了“皮亞曼”牌商標,並通過參加各種展覽會,使皮亞曼石榴名揚天下。2000年,皮亞曼石榴獲得國際農業博覽會銀獎。2002年,皮亞曼石榴又被授予中國石榴生產區優質果品証書,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如今石榴成為皮亞勒瑪鄉農民的“搖錢樹”,家家戶戶都種植石榴,石榴種植業已成為鄉裡的支柱產業。

2017年,石榴新村村民買買提明 ·亞森、阿不力孜 ·買買提和4年前認識的朋友張濤、張久富還一起合伙當起了石榴經紀人。他們籌資收購了28萬元石榴,在村干部的帶領下拓寬銷售渠道,齊心合力將石榴銷售到全國多個地區,僅1個月每人就增收了兩萬元。

依靠石榴種植讓生活富裕起來的還有阿卜杜吉力力 ·木敏一家。他家4畝地31年裡全部種植著石榴。盡管每天起早貪黑,滿臉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今年他家的石榴長勢都特別好,果實大,顏色鮮紅,口感也好,平均畝產達到1噸,超過300克的大果佔到七八成。

阿卜杜吉力力不僅種石榴,還做起了把村裡的石榴銷往外地的買賣。去年,收購到的石榴銷往了庫車、烏魯木齊、石河子等地,他一年就賺到了20萬元。今年,石榴剛剛開始採摘,他已經賺到了2萬多元。生活變得越來越富足,在幾年前家裡就已經蓋起了150多平方的富民安居房。

像阿卜杜吉力力這樣地農戶還有很多,走在欄杆庫勒村,寬敞的道路,整齊的安居富民房,家家戶戶院內外成堆的石榴,好像當地村民生活一樣紅紅火火。

畫家崔逢春現場創作石榴畫作。聶寧攝

用書畫藝術助力農民增收致富

這次的採風寫生活動,讓畫家們對畫石榴也有了新的認識。“本次活動對我來說是一次生動的教育,我們不僅要在桑皮紙上畫石榴,還要在人民的心裡畫出團結、幸福、喜悅的紅石榴,畫出國家的繁榮發展和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

談及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桑皮紙上作畫的感受,中國美協會員、湖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院長李也青表示:“我個人認為,桑皮紙有很大的發展前景,它色彩古雅、古朴,而且經久耐用,跟中國的宣紙是一種互補,特別是在焦墨畫,或者是重彩畫上面,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當天,新疆國畫院和田石榴寫生創作基地在石榴精品園揭牌。新疆國畫院秘書長魏寶山說,今后,新疆國畫院將組織更多的全國知名畫家走進皮亞勒瑪鄉寫生創作,宣傳和田石榴,拓寬石榴產業發展的渠道,助力農民增收致富,讓新疆各族群眾的生活像石榴一樣,紅紅火火。

“我們天天和石榴打交道,種了一輩子石榴卻不會畫石榴。希望我們種的石榴經過畫家的創作被宣傳出去,讓全國各地的人們都來關注和田石榴,來新疆游玩,品嘗甜甜的大紅石榴。”村民阿不來提 ·依木江說。

皮亞曼石榴已走向全國

今年,久負盛名的“皮亞曼”石榴又迎來一個豐收年,為幫村民銷售,皮山縣供銷社駐皮亞勒瑪鄉蘭干庫勒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木塔力甫 ·肉孜手捧剛摘的石榴,又是拍照片,又是發視頻,在微信朋友圈裡當起了石榴代言人。“這些天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得知皮亞勒瑪鄉的石榴熟了都紛紛來訂購。”

而今年28歲的電商阿力木江 ·麥麥提敏也忙著在各村收購石榴,然后包裝成件,航空運輸銷往北京、上海、天津、成都等地。“今天剛採摘好的新鮮石榴,明天就能到達內地市民的餐桌上,近90%的顧客都會給我反饋說,吃了這麼多的石榴,就皮亞曼石榴最好吃。”

手捧畫家現場為自己創作的茹合亞。聶寧攝

皮亞曼石榴的名氣越來越大,價格也一路看漲,今年一公斤的收購價為18元左右,市場價賣22元以上,一些內地的水果網店因售賣皮亞曼石榴更是受到追捧,每公斤能買到40元左右。

現皮亞勒瑪全鄉石榴種植面積達2.4萬畝,人均年收入達到1.6萬元。僅2017年,全鄉石榴銷售量就達到7800噸,今年預計將達到9000噸。

皮亞勒瑪鄉副鄉長張亞靜說:“這些年,我們鄉高起點高標准,科學規劃,制定石榴產業鏈戰略,科學種植石榴,不斷擴大面積,提高石榴質量,村民收入一年比一年好,這些都是各族干部群眾團結一心共同努力的結果。今后,我們將團結全鄉各族干部群眾,通過各方努力,不斷發展壯大石榴產業。”

如今,新疆國畫院和田石榴創作基地落戶皮亞勒瑪鄉,不僅能豐富各族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還將挖掘石榴的文化內涵和時代價值。在和田石榴成熟、上市之際,既通過藝術創作宣傳推介和田石榴,也能用藝術助力和田脫貧攻堅,讓和田的石榴紅遍全國。

畫家與皮亞勒瑪鄉村民合影留念。聶寧攝

編后語:金色的十月秋意漸濃,落葉黃了,石榴紅了,歡歡喜喜雀躍枝頭。豐收時節,第二屆“我是一顆石榴籽”大型網絡文化活動展播正式啟動。本次活動由新疆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自治區“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主辦,是2018年新疆“爭做中國好網民工程”的重點活動,將通過文字、圖片、微視頻等形式,推出一系列鮮活的人物故事,生動展現改革開放40年以來,新疆穩定紅利持續釋放,民生改善、經濟發展、社會和諧、民族團結等方面發生的深刻變化,展現新疆各族干部群眾手足相親、守望相助、親如一家的動人畫卷。

(責編:馬昌、袁勃)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