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神聖國土 建設幸福家園

西藏加快邊境小康村建設(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

聚焦“水電路網、教科文衛”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提升

2018年10月13日06:5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本報拉薩10月12日電 (記者鄧建勝、袁泉、瓊達卓嘎)一年封山大半年,全鄉隻有三個人,“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去年底通路、通電后,來玉麥的游客越來越多,四家‘農家樂’不夠住了。你們看到了吧,現在鄉裡冒出好多建設工地。”西藏自治區山南市隆子縣玉麥鄉黨支部書記達娃見到記者高興地說。

  今年2月,西藏自治區開始實施以“神聖國土守護者、幸福家園建設者”為主題的鄉村振興工程,將邊民脫貧致富和守邊固邊相結合,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短板,加快邊境地區發展。這正在給21個邊境縣中的628個邊境村,帶來脫胎換骨般的變化。

  邊境村群眾脫貧,是西藏脫貧攻堅的工作重點。截至去年底,628個邊境村中,還有67個不通電、25個不通公路。盡快改善邊境地區生產生活條件、留住邊民興邊固邊,成為西藏振興鄉村的當務之急。

  固邊就得做好基礎設施建設。西藏自治區邊境地區小康村建設聚焦“水電路網、教科文衛”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提升,邊境地區道路通達率和生產生活條件得到較快改善。截至目前,已開工建設邊境小康村131個,共新建改建群眾住宅40.13萬平方米,建設村內道路316公裡。

  固邊必興邊,興邊就要興產業。西藏近幾年著力推進高原特色現代農牧業建設,因地制宜推動邊境特色產業發展。走進察隅縣的沙瑪村,特色養殖等各種項目搞得如火如荼。“這裡以前項目少、資金少,村民收入少,是遠近聞名的窮村。”村第一書記王文明說,他是2016年7月從林芝市市政管理局派到沙瑪村駐村的,領著村民利用當地優異的資源稟賦,創辦聖地農牧民種養殖合作社,村裡6名貧困戶如今也脫了貧。

  固邊興邊,關鍵靠黨的領導。西藏自治區黨委負責人表示,自治區出台一系列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政策措施,鼓勵高校畢業生、農牧民、機關企事業單位中的優秀黨員干部到邊境農村地區任職,選優配強村黨支部,為邊境小康村建設提供堅實的組織保障。

  記者在玉麥了解到,現在的玉麥實現廣播、電視、網絡全覆蓋,2017年人均年收入達5.58萬元。整個西藏4000多公裡的邊境一線,破舊的民居開始被抗震、保溫、美觀的藏式新樓房代替,柏油公路、電網、寬帶等通村進戶,學校、醫院、文化廣場、生態產業紛紛落地。根據規劃,到2020年,西藏628個邊境村將全部建設成為設施完善、產業興旺、生態良好、宜居宜業的社會主義富裕文明小康村。

  (相關報道見第七版)

(責編:王仁宏、曹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