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年前的今天,我們勝利了!

2018年09月03日11:48  來源:新華社微信公眾號
 

73年前的今天,我們勝利了!

在歲月的長河中

有些日子我們永遠不能忘記

今天是9月3日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

73年前的今天,我們勝利了!

透過73年的歷史塵煙

勝利的場面歷久彌新

1945年9月2日

在同盟國聯合受降儀式上

日方代表在投降書上簽字確認

1945年9月3日

《新華日報》刊載毛澤東的題詞

“慶祝抗日勝利 中華民族解放萬歲”

73年前的今天,我們勝利了!

1951年8月13日

政務院發布通告

將抗戰勝利紀念日改定為9月3日

(原為8月15日)

2014年2月27日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

以國家立法的形式通過決議

確定每年9月3日為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73年前的今天,我們勝利了!

73年前的今天

我們能想象那一刻的萬人空巷

人們涌上街頭

鑼鼓、口笛、鈴鐺……

凡能發出聲響的

都是勝利的號角

73年前的今天,我們勝利了!

然而這狂歡

有一群人再也無法看到

十四年的抗戰啊

是他們,在最絕望的日子

義無反顧、前赴后繼

為了更多人的未來

獻出了自己的未來

73年前的今天,我們勝利了!

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民兵在進行軍事訓練

5000多個日夜啊

也是他們

在這片飽經磨難的大地上

點亮了民族的希望

他們曾為人父母、子女、愛人

卻再也沒能踏進家門

隻為一家不圓萬家圓

在這個勝利的日子

審視曾經的苦難時

必須重提千千萬萬抗日英雄

回憶他們那曾經鮮活的面容

73年前的今天,我們勝利了!

八路軍115師戰士在平型關公路兩側伏擊日軍

1941年9月25日

為轉移群眾和掩護主力部隊

5個還不到25歲的年輕人:

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葛振林、宋學義

把敵人引向頂峰的絕路

他們打光最后一粒子彈

扔出了最后一顆手榴彈

最終

無障可憑,無路可退

他們選擇把生命交給祖國的山河

在最后一刻他們哪想過什麼粉身碎骨

而是把從敵人手裡搶過來的槍砸碎了

隨后縱身一躍、慷慨赴死

僅宋學義、葛振林幸存生還

73年前的今天,我們勝利了!

這就是狼牙山五壯士

我們很多人都知道

但你可能不知道

之后發生的故事

幸存者葛振林的兒子葛長生說過的一段話

讓所有人震驚了:

我打小就在父親身邊

當年看《狼牙山五壯士》電影時

我都不知道父親是其中原型

他在家裡沒有跟我們談過一次這件事

這是真正的英雄

心懷天下,忘了自己

當年,幸存回歸部隊后

這個革命戰士繼續征戰南北

2005年3月21日

葛振林在衡陽病逝

終年88歲

73年前的今天,我們勝利了!

幾回少年英雄事

獨覽河山逍遙縱

九一八事變后

東北錦繡河山淪陷敵手

人民顛沛流離

1938年10月上旬

東北抗聯部隊經過長途行軍抵達牡丹江下游支流

烏斯渾河西岸

日偽軍千余人趁夜來襲

為掩護大部隊突圍

以冷雲為首的東北抗日聯軍8名女戰士

毅然放棄渡河

分成3個戰斗小組,一齊向日偽軍開火

在背水作戰至彈盡援絕的情況下

她們挽臂涉入波濤滾滾的烏斯渾河

高唱著《國際歌》

集體投江,壯烈殉國

她們中最大的23歲

最小的隻有13歲

她們最后的歌聲化作了命運的音符

回蕩在白山黑水之間

這就是八女投江的故事

在那個腥風血雨的年代

以身許國的女人們

如此勇敢地站立起來

73年前的今天,我們勝利了!

在祖國的碧天雲霄上

有一群在藍天揮洒青春的英雄

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陳懷民

世界空戰史上與敵機對撞第一人

1938年4月29日侵華日軍空襲武漢

陳懷民的戰機受到五架敵機圍攻

多處中彈,難以操控

千鈞一發之際

他放棄跳傘求生的機會

轉而向附近的一架敵機高速撞去

與敵人同歸於盡

黑煙紅火,彌漫空中

犧牲時,陳懷民年僅22歲

他走后,母親哭瞎

未婚妻跳河殉情……

這真的是痛徹心扉的悲痛

73年前的今天,我們勝利了!

抗日戰爭期間

至少有1700個像陳懷民一樣

集體赴死的

我國第一代戰斗機飛行員

殉國時平均年齡隻有23歲

才20多歲啊

多麼美好的年華

如果沒有戰爭

他們應該痛痛快快地談一場戀愛

跟一個喜歡的姑娘濃情蜜意、兒孫滿堂

73年前的今天,我們勝利了!

至今73年了

請記住這些年輕的面孔吧

他們當中

有的是歸國華僑

有的是富有之家

有林徽因的三弟林恆

有南開校長張伯苓的幼子張錫祜

有電影《無問西東》中

王力宏飾演角色的原型沈崇誨

他的父親是當時的大法官、

法學家沈家彝

但是

國若有難,舉身赴之

雖千萬人,吾輩往矣

他們明知道日軍戰機遠優於自己

每一次起飛,都可能是最后一次

每一次戰斗,都可能葬於藍天中

但不亡命就是亡國

他們用血肉之軀壯志凌雲

擊落日軍敵機超過1200架

自己卻變成了照片中的“墓碑”

73年前的今天,我們勝利了!

73年前的今天,我們勝利了!

曾記得

川軍戰士王建堂在出川抗戰前

由其父親王者誠贈送的一面“死字旗”

右書:

“我不願你在我近前盡孝﹔

隻願你在民族分上盡忠”﹔

左書:

“國難當頭,日寇猙獰。

國家興亡,匹夫有分。

本欲服役,奈過年齡。

幸吾有子,自覺請纓。

賜旗一面,時刻隨身。

傷時拭血,死后裹身。

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73年前的今天,我們勝利了!

也曾記得

楊靖宇將軍說過:

我們中國人都投降了,還有中國嗎?

但其實

被稱為日本關東軍噩夢的楊靖宇將軍

沒有任何軍銜

也沒人給楊靖宇授過銜

他在冰天雪地

與敵人以命相搏的時候

根本就不會想到自己到底是什麼軍銜

73年前的今天,我們勝利了!

一寸山河一寸血

十萬青年十萬軍

他們曾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

未來還有無限可能

但為了更多素不相識的陌生人

他們義無反顧奔向了戰場

3500萬同胞在戰爭中傷亡

600多萬平方公裡土地淪陷

國既不國

家何能存

當犧牲的那一刻來臨

他們是否留戀家中的父母

是否放心不下一同浴血的戰友

是否曾給身后祖國的土地

一個深情的回眸

73年前的今天,我們勝利了!

73年過去了

山河猶在

盛世繁華

若在天有靈

他們是否也會倍感欣慰

他們絕大多數沒有后人

可他們卻被中華民族的后人永遠銘記

73年前的今天,我們勝利了!

他們的身影漸漸遠去

黑白的照片漸漸模糊

但他們不會化為歲月塵埃

他們堅毅的表情卻愈發清晰

2015年9月3日

這位年歲最長的老兵陳廷儒

在閱兵儀式上敬了個禮

那時

他是否又想起了當年的九死一生

而去年,他也永遠離開了我們

73年前的今天,我們勝利了!

73年過去了

我們銘記歷史

也更珍愛和平

我們不能忘卻

在國家和民族最危難的時刻

舍身赴死的英雄

那些年輕的生命啊

隻為勝利的這一天!

(責編:岳弘彬、曹昆)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