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時間不同
課程設置特點不同
這是2018年8月15日,上海華庭賓館大廳的一個場景:學生們排起了幾條長長的隊伍。大多數人的裝束都差不多:背著書包,手上捧著一沓簡歷。這些即將畢業的海外學子,帶著精心准備的簡歷,等待向招聘方展示和“推銷”自己。
龐奕波也在隊伍裡,她希望能在這場海外學子招聘會上有所收獲。
龐奕波的家在浙江紹興,現在就讀於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將於明年12月畢業。雖然距離畢業還有一年多的時間,但她還是利用這個暑假來上海參加面試。
國內校園招聘每年兩次,一是9月至11月的“秋招”,二是次年3月至5月的“春招”。
但龐奕波發現,自己的畢業時間不符合國內許多企業的招聘要求。“有的企業隻接受2019年6月之前畢業的學生。就算我們順利通過面試,拿到offer,也沒法入職,隻能自動放棄。”龐奕波說。
針對海外學子回國求職的難題,目前國內已出現多家相關的咨詢服務機構。廣州趣職課咨詢有限公司創始人蔡武亮創立了“熊貓校招實習自媒體平台”。他表示,“針對海外學子的招聘,企業一般都會注明其要求的畢業時間。因為海外學校畢業時間與國內不同,這會對學子回國應聘有一定影響。”
海外學子不僅畢業時間和國內不一致,在課業安排上也和國內有較大不同。國內應屆畢業生的最后一個學年,往往課程較少,有比較充足的時間參加校招,把握各種機會﹔而海外學子,由於留學目的國不同,其畢業的時間也不一樣,許多人不可能在秋招季有時間回國參加校招面試。
龐奕波對此也表示擔心,“校招的時候,剛好是我研究生課業最多的時候。很多公司招聘時要求必須本人親自到場。我們遠在海外,往往難以參加面試。”
丁森(化名)於去年12月從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畢業,同年10月趕上了國內的“秋招”。他也認同龐奕波的擔心,覺得是一個普遍性問題,隻不過自己比較幸運罷了。他說:“我們學校的碩士是一年半學制,到2017年下半年的時候隻有一門課。這使我有條件在10月回國,一口氣參加了所能參加的所有面試,然后回美國繼續完成學業。但這對於其他許多留學生來說,是較難實現的。”
距離阻隔、信息不對稱
錯失許多機會
除了畢業時間與國內不一致帶來的難題,海外學子參加國內校招,還有其他不便。
去年9月,楊光開始向國內企業投遞簡歷。同年11月,他拿到法國特魯瓦技術大學的畢業証書,12月即參加了國內企業的專場招聘。2018年4月,他正式入職了。
完成這一整套求職流程,最讓楊光頭疼的是如何及時獲取校招信息。“當時,我的職業規劃還不太清晰,人又在國外,消息相對閉塞。許多一起參加校招的同學都有朋友圈,而我隻能通過網上搜索。這樣做效率低,錯過很多機會。”
丁森也表示,相對於國內的應屆畢業生,海外學子在獲取校招信息上,沒有太多的渠道。“國內的很多企業會在各個高校舉辦宣講會,但很少有企業將這類宣講會辦到國外的。一些海外學子甚至不清楚國內企業何時開始招聘,信息獲取不及時。”他說道。
空間距離的阻隔也影響著學子應聘。身在海外,不可能隨時回國﹔但是不回國,就沒法參加面試。丁森說:“大多數留學生沒辦法隨時回國,而很多公司又沒有針對海外學子設置的遠程面試。特別是一些大公司的面試,很可能有現場‘無領導小組討論’環節,這肯定需要本人到場。”
同時,他認為面試通知的“突然性”也是一個令人手忙腳亂的問題。“大多數公司都是臨時發布面試通知,面試的時間和地點可能會在前一兩天才通知我們。這樣的安排,國內的學生尚能應對,留學生卻很難趕得上。而公司又不可能為了相對少數的留學生而調整面試的時間和地點。”
加入求職論壇、校招群
多種方法應對難題
“積極加入各種論壇和校招群!”楊光笑著說。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應用,獲取校招信息的方式越來越多,微信公眾號、校招群、論壇和招聘網站等均可利用。在准備秋招時,楊光可是在多個求職論壇、校招群和招聘網站中“摸爬滾打”了一番。
龐奕波還提到,國外高校往往有就職辦公室。“那裡的工作人員會幫學生整理好招聘信息,發到個人郵箱。”
丁森的經驗是:目標要明確。“我對求職的目標比較明確,自己列了一個時間表,把要去的公司都填上去之后,再到各公司的官網上查詢這些公司的校招時間填到表上。接下來再根據時間表來安排自己的求職時間。”
關於回國面試難的問題,根據多年的校招咨詢服務經驗,蔡武亮介紹說,隨著回國就業的留學生人數逐年增加,國內很多企業已經開始注意到這一龐大群體。“在近幾年的秋招中,不少企業會針對留學生設置了海外專場招聘。由於海外招聘人力資源成本較高,企業一般會選擇在海外留學生群體密度較大的城市或高校舉辦海外招聘會。”
如果心儀的企業沒有赴海外招聘,而學子又無法回國面試,這時該怎麼辦?主動找招聘單位聯系是一種積極的辦法。“留學生也可以主動聯系招聘單位的人力資源部門,咨詢是否能夠進行遠程面試。如果可以,再考慮時差等因素,選擇適合雙方的時間進行面試。”蔡武亮建議道。
龐奕波則表示,若想畢業后回國工作,需要提早做准備。“我明年年底畢業,盡管這不符合有些企業的畢業時間要求,但總的來說,今年和明年都能參加校招。今年我會多去留學生專場招聘會,實在不行還可以參加明年的校招。”
“即使錯過國內‘秋招’和海外專場校招,仍可以參加社會招聘或明年的‘春招’。另外還可以利用‘間隔年’這一機會,積累一些招聘單位看重的實際工作經驗。”蔡武亮說。
“間隔年”的大概意思是指在升學或者畢業之后、工作之前,並不急於盲目踏入社會,而是用一段時間(通常是一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間隔年”可以幫助學生通過社會實踐,進一步了解自己,體驗生活,以一種“間隔”當前社會生活的方式,達到更好地融入社會的目的。海外學子畢業回國后,可以花一年時間適應和了解國內社會,明確職業發展方向,全力准備第二年的秋招、春招。“近幾年,國內也開始接受‘間隔年’這種人生規劃方式。”蔡武亮補充道。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