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8月27日電 8月25日,由中國殘疾人事業新聞宣傳促進會和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的“2017年度中國殘疾人事業新聞人物”揭曉活動在京舉行。在本次活動中,熊俊、畢昌煜、丁倫保等10人獲“2017年度中國殘疾人事業新聞人物”稱號﹔王志沖、李曉梅、李娟等10人獲得“2017年度中國殘疾人事業新聞人物”專家評委會特別提名。
這些獲獎者的經歷讓人感動:在“2017年度中國殘疾人事業新聞人物”獲得者中,陳效平雖左腿殘疾且不幸失明,但堅持創作百萬字長篇小說﹔蘇楊隻能依靠輪椅行動,但依然追尋鋼琴夢並積極參與公益事業﹔高民腿部殘疾,仍然“授人以漁”免費讓殘疾人接受教育﹔青年畫家畢昌煜雖是“星星的孩子”,但仍然讓中國的色彩閃耀世界﹔“蘑菇大王”丁倫保遭遇車禍不幸殘疾,但不忘初心堅守在助殘扶貧一線﹔熊俊雖高位截癱,但努力克服困難工作,倡行“金融助殘、無障礙銀行”的理念﹔徐從德帶著“枷鎖”走進小康,種茶葉創業脫貧﹔周佳霖后天失聰但仍堅持藝術創作,傳承非遺項目“長沙棕葉編”﹔余國安失去行走能力但仍堅守教師事業﹔付凡平失去雙手投資電商終破繭成蝶,帶領殘疾人脫貧致富共享美好人生。
在“2017年度中國殘疾人事業新聞人物”專家評委會特別提名的獲得者中,杜誠誠不顧高位截癱,為盲人講解數百場電影﹔熊軍患有先天腦癱,隻能用左腿蹦著走路但憑毅力單腿“蹦”完33場馬拉鬆﹔趙學良身患小兒麻痺症但鐘情閱讀,在出版領域屢獲殊榮﹔郎小明身患小兒麻痺但投身職業教育,創立校企一體化辦學模式﹔王志沖因強直性脊柱炎隻能躺著寫作,但永不言敗,被外界譽為中國“保爾柯察金”﹔李娟用嘴咬著觸控筆一步步實現夢想,堅強勇拓電商路﹔“獨臂挑夫”王慧敏堅毅樂觀將養女供上大學﹔董健雖患脊肌萎縮但告別自卑,自主創業﹔倪岩用雙拐撐起一片天,“科技興農”,幫助農民出售農副產品,致力於扶殘助殘﹔李曉梅雙腿無力、身軀柔弱,卻用智慧引領全縣特色產業發展。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副總編輯薛立勝在致辭中表示,中國網多年來積極參與殘疾人事業的新聞報道工作,密切跟蹤我國殘疾人事業的發展,積極關注殘疾人人群的就業生活情況。未來,中國網將繼續積極策劃報道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新氣象、新作為,傳播更多殘疾人自強自立,永不服輸的可貴品質。讓群眾更深入地了解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基本情況和助殘工作的重要意義。
從創建特殊教育學校,到推動“互聯網+殘疾人就業模式”,再到如今的殘疾人康復健康領域,來自吉林的郎小明始終沒有忘記將自己的項目演進與扶殘助殘相結合,他認為:“身體的殘疾是不可避免的,但要有不服輸的心態,要用實際行動融入去社會生活,改變自己的人生。”
即使聽不到,說不出,但仍堅持傳承非遺文化棕編的周佳霖表示:“殘疾人要根據自身條件和所處的環境,學習一技之長,要充滿陽光,樂觀、自信、自強、自立,雖然生理上有缺陷,但心理上要勝過常人。”
從自主創業開設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到新建標准化茶葉加工廠和辦公樓,徐從德實現了脫貧致富,他表示:“國家對於想要自主創業的殘疾人給予了很多資金上和政策上的支持,國家和各級殘聯都在積極的鼓勵我們殘疾人站起來,我們一定要積極進取,奮力拼搏,活出屬於我們精彩人生。”
本次中國殘疾人事業新聞人物揭曉活動,用鮮活的新聞事件見証了殘疾人事業砥礪前行的輝煌壯舉,以道德的豐碑演繹著廣大殘疾人的人生精彩,抒寫著時代的感動。(向璽如)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