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新疆克拉瑪依昔日光禿禿的鹽鹼地,在王延明一生的奮斗下,如今綠樹成蔭,繁花爭艷。
王延明用了30年將一片垃圾場變成花果園。如今的“延明園”,是克拉瑪依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孩子們經常來這裡,聽王爺爺講述他為克拉瑪依“綠”而不懈奮斗的故事。
隻想讓廠區像個“家”
“當年我趕著馬群尋找草地,到這裡勒住馬我瞭望過你,茫茫的戈壁像無邊的火海,我趕緊轉過臉向別處走去。啊,克拉瑪依,我不願意走近你,你沒有草沒有水,連鳥兒也不飛……”1955年,王延明從河北承德來到克拉瑪依,感受最深的就是黃土戈壁和滿眼荒涼。
王延明任職的採油二廠所處的白鹼灘,最初連一棵樹都沒有。夏天刮大風,石子打到臉上鑽心疼﹔冬天刮風,就跟刀子在臉上劃一樣。住的是地窩子,用的是駱駝從幾十公裡外拉來的水。一盆水用一天,洗臉刷牙后,沉澱掉泥土,還要用來洗衣服。
廠裡留不住人,但凡有點條件都想往外調,年輕的職工更是索性辭職,也要“逃”出克拉瑪依,退休的老職工也沒幾個願意留在這裡養老。王延明主動向廠領導提出,要在廠區和生活區搞綠化,讓採油二廠真正像個“家”,領導同意了。
1985年4月,採油二廠綠化工作委員會成立,王延明擔任委員會主任。從此,王延明的生活就再也沒離開樹。為了養育這些“樹娃娃”,他全心全意。
一生奮斗隻為染綠戈壁
為了種樹,他跑遍了烏魯木齊、石河子、沙灣、阿勒泰、伊犁等地。每到一處,王延明不僅僅是訂購樹苗花種,還細心查看當地的園林布局,討教植樹養花經驗。
好不容易回一次老家,他放棄探親,把大部分時間用於尋找樹種。有一次,他聽人說,鹽鹼地種山楂樹容易活,就自己掏錢,買了一大捆樹苗。在回新疆的火車上,王延明用塑料布包裹著樹苗,牢牢地抱在懷裡,生怕壓壞﹔寧願自己口渴,也要把隨身帶的水都澆到樹苗的根上。
在距離採油二廠廠區西北方向約1公裡的地方,有個垃圾場,正好是廠區的上風口。王延明一直覺得,如果那兒的環境改變了,廠區的環境肯定能得到大的改善。1987年,王延明有了一個更大的目標,他要對垃圾場進行綠化改造。
每一個或晴朗或陰冷的早晨,採油二廠廠區西北角的一條蜿蜒的小路上,總能看到清瘦而精干的王延明的身影。他手拿一把鐵鍬,邊走邊觀察著周圍的小樹苗,不時地把傾斜的小樹苗扶正,再給它培幾鏟土。
奮斗精神遍地開花
1999年,這個園子被命名為“延明園”,寓意是延安精神在這裡大放光明,讓奮斗精神遍地開花。
時間一晃,三十多年過去了,克拉瑪依的環境早已今非昔比,昔日的垃圾場也已披上了綠色,萬棵楊樹和榆樹組成防風林,三千多棵李子樹開花結果,與綠色林木為伴的還有蔬菜、水稻、玉米等。原先浮塵彌漫的荒灘,眼下成了廠區居民休閑度假的好去處。這在很多人看來,簡直不可思議。
王延明的舉動也感染了一大批克拉瑪依人,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愛綠、植綠、護綠的行列中。現在,義務植樹已成為克拉瑪依市民的自覺行動,義務植樹模范也層出不窮。
風裡來雨裡去,不忘初心的王延明帶領大家種下的不僅是一棵棵樹,更是一種情懷,一種精神。不僅是滿目的綠色,更是一名優秀共產黨員對祖國、對家園的無比忠誠與熱愛。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