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精准扶貧變成“精准填表”

2018年08月23日08:09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莫把精准扶貧變成“精准填表”

在國新辦日前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歐青平表示,在扶貧工作中,除每年根據統一部署填報一次建檔立卡信息數據以外,任何單位和部門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村級填報扶貧數據﹔要指導地方精簡考核評估,嚴禁各地多頭考核、層層考核、搭車考核。

精簡填表、考核、評估任務,歐青平副主任表達了許多扶貧一線干部的心聲。一段時間以來,扶貧領域檢查評比多、填表報數多、壓力大任務重的現象廣泛存在,特別是精准扶貧陷入精准填表的怪圈,成為廣大貧困農民和農村的負擔。據媒體此前報道,一個貧困戶光身份証號就填了兩百多次,一個村打印資料就花費兩萬多元,一個鄉為迎接一次檢查,光打印費就花了10多萬元。這種費時費事費紙費錢的工作方式,實在是把好經給念歪了。

把精准扶貧變成精准填表,表面上看是工作方式不對,將機關和企業的工作方法簡單套用到農村扶貧工作中,並美其名曰痕跡管理,實質上是一種文牘主義、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同時也是一種不負責任、不作為的表現。當然,扶貧干部對此也無奈,填表、考核、評估的成績是上級評價扶貧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標,基層扶貧干部隻能想方設法把表格填完、填好,表格成為一種應付上級考核的“盆景”,“栽盆景”的技術就比真正的精准幫扶更加重要。

脫貧攻堅不可本末倒置,這就要求我們秉承實事求是和求真務實的精神,改革規范考核管理制度,激勵一線扶貧干部把心思用在田間地頭,用在與貧困戶交心交流上,用在“扶貧”“扶智”“扶志”的實踐中。駐村工作隊的主要任務是幫村裡找資金、跑項目、促合作,管理和考核方式也應該考慮工作任務、干部專長和地方特殊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激發廣大干部在扶貧工作中的積極性、主動性,以脫貧成效檢驗並不斷調整工作方法。

黨的十九大把精准脫貧明確為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具決定性意義的三大攻堅戰之一,吹響了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沖鋒號。截至2017年年底,全國農村貧困人口還有3046萬人,如期實現脫貧攻堅任務,平均每年還要減貧1000萬人,脫貧任務無疑是繁重的。我們需要集中優勢資源投入到脫貧攻堅戰中,讓人財物最大化地發揮效力。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又出台了《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這是對戰略目標的細化部署,也是我們總結工作成效和不足的階段性節點。此時提出規范扶貧填報數據,精簡考核評估,是對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必要保障。

扶貧無案牘勞形,脫貧方成事可冀。扶貧工作有自身的特殊性,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肯定行不通。各級扶貧相關部門應潛心多總結經驗和不足,揚長避短。駐村干部隻有多些真抓實干,少點花拳繡腿,才能真正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兌現我們黨對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 (作者:鐘超)

(責編:丁濤、王政淇)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