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2017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防控金融風險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5月15日,一場以“健全系統性金融風險防范體系”為主題的全國政協專題協商會,在全國政協禮堂召開。20多位來自政府部門、學術機構、企業界的全國政協委員紛紛支招建言,現場討論熱烈。
系統性金融風險隱蔽性、突發性、傳染性、破壞性強,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意義重大。
委員們認為,當前金融風險處置取得初步成果,但仍需加強制度建設、健全監管機制、整治非法亂象,標本兼治、精准施策,在保持經濟金融平穩運行的前提下逐步化解風險。
支招一:加強監管 搭建大數據金融監管平台
為開好此次專題協商會,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深入展開調研,先后赴浙江、山西、北京三省市召開座談會10余場,面對面交流超過200人。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原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發言中談到,由於法律授權不足、專業力量不夠、監管手段不匹配,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履職常常力不從心。
對此,尚福林建議全面加強類金融活動監管。“加快處置非法集資立法,總結推廣部分地方結合綜治網格化管理和互聯網構建‘天羅地網’等做法,提高對非法金融活動‘早發現’能力。”
運用大數據創新金融監管手段,在多位委員的發言中被提及。
“一些金融大案,往往因錯過最佳風險處置時機,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全國政協常委、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孫謙建議建立全國性金融風險大數據監測平台,及時發現風險節點,為早期處置贏得先機。
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指出,要重點解決監管部門的“數據、算法和計算能力”不足的問題,建議加大對監管部門的大數據監管平台建設的投入,提供從大數據存儲、清洗、脫敏、計算到呈現監管一體化大數據監管平台工程。
支招二:深化改革 打破國有企業預算軟約束
“今年2月末,全國國有企業負債總額已經超過106萬億元。”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鐵路總公司原副總經理盧春房在發言中指出,過高的負債率會導致財務費用快速上升、企業信用評級下降、融資困難。
盧春房指出,國企要加快改革,其關鍵是要“瘦身健體”。“要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和法人治理結構,重大投資、經營決策按程序辦理,避免個人說了算,造成重大決策特別是投資決策失誤。”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胡曉煉談到,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要進一步明確並強化國有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打破國有企業的預算軟約束,消除政府隱性擔保,對企業承擔政府公共職能產生的各項成本,由財政以顯性債務的方式全額承擔。
胡曉煉強調,清除佔用大量無效信貸資源“僵尸企業”的同時,要防止過剩產能“一面清,一面出”,循環往復出現。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光大集團董事長李曉鵬深入闡述了處理好防范風險和深化改革的關系。他建議,要解決金融機構一股獨大、缺乏制約的問題,引進戰略投資者,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有效的股東制衡約束機制﹔要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引入員工股權激勵計劃,增強企業吸引力,避免人才過度流失引發經營風險。
支招三:拆彈排雷 防范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
“當前地方政府性債務就如一座冰山,水面上的是顯性債務,而水面下的就是隱性債務。隱性債務的危險性不言自明。”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形象地將化解風險比作“拆彈”,要求精准且有耐心。
他指出,當前地方政府財政風險評估機制缺失。對重大項目,未來支出的責任有多大,誰來承擔,缺少清晰的分析評估。“一旦失去財政風險評估的約束,就意味著‘點菜的不買單’。”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証監會原主席肖鋼判斷,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形式多樣,透明度差,已經成為防范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重點。
“堵塞后門,開啟前門。”肖鋼建議,深化地方投融資體制改革,地方舉債必須由地方人大審議批准,增強透明度和約束力。強化預算內外約束,嚴禁違規融資、變相舉債,嚴肅紀律問責。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則從長效機制角度,建議建立地方債務全面審計、信用評級和向地方人大報告的制度。“要健全相應的會計准則、風險控制、信息披露等制度,由第三方機構定期審計,進行信用評級。”
支招四:健全機制 “慢撒氣”化解房地產泡沫
去年以來,通過實施一系列調控政策,房價漲幅明顯回落。
“但也要看到,各地房地產調控主要採用行政性、數量性調控手段。”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指出,要加快健全與長效機制對接的基礎性制度,逐步調整退出與長效機制不適應的政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王一鳴建議,完善住房租賃制度。“以人口淨流入多的大中城市為重點,加快培育住房租賃市場特別是長期租賃市場,發展一批專業化的住房租賃企業。研究租房支出抵扣個人所得稅和租賃企業稅收減免政策,以及建設租賃住房的土地出讓金由一次性收取改為按年收取,促進租賃市場發展。”
“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探索‘慢撒氣’方式化解房地產泡沫。”尚福林指出,要把防控房地產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他建議,嚴格落實需求側管理政策,為深化房地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時間窗口”。進一步加快健全推動房屋長租市場發展的配套政策機制,完善扭轉土地財政依賴的制度辦法,暢通房地產多主體供應渠道。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